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西林县西平乡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加强推进“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五个振兴,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模式,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推进组织振兴,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西平乡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的根本保障,切实发挥好“党政领导班子”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实行党政领导班子周例会工作制,建立工作清单制度,强化定期调度、跟踪问效力度,找准破解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和堵点,铸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采取理论中心组学习和自学方式开展理论学习,进一步夯实思想政治建设。积极组织各类志愿服务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助力疫情防控、学雷锋、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结合实际,开展政策宣讲、入户走访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思想植入群众的心里,确保党的声音传到西平乡的每个角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推进产业振兴,激发民族团结“新动能”。西平乡以水果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经济林木、林下经济、园林苗木等产业,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目前,全乡共有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53家、家庭农场2家,发展集中连片沙糖桔种植面积2.1万亩、蜜桔亩、沃柑亩、柚子亩,年鲜果产量10万吨,以及发展经济林木2.4万亩、林下经济亩、园林苗木80亩。
推进文化振兴,塑造民族地区“新风貌”。近年来,西平乡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方式在乡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五基、促三化,推进党建引领“一园两乡五文化”建设,开辟“党建文化宣传新阵地”,不断提升党建活力,持续发挥基层党建主阵地作用;以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为抓手,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建立文明乡风“红榜”“黑榜”,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移风易俗;依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村规民约”,适时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
推进人才振兴,激活民族团结“新引擎”。为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提升党员干部业务能力,以座谈会形式召开村“两委”班子及第一书记围绕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发展、创建“品牌”等内容积极踊跃发言,为全乡群众谋福祉及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提出了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开展互访互学、互比互帮等方式,计划在五年中培育种养殖能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等乡土人才60名左右,对各类乡土人才全部摸清建档,形成乡土人才库。
推进生态振兴,推动建设民族团结“新家园”。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着力于改变生态、生活环境,动员干部群众,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净化、美化、亮化齐上阵,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草和卫生死角,疏通排污沟等工作,同时召开群众会议大力宣讲政策,走村入户做思想工作,以党员带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织好乡村振兴“新蓝图”。采取“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形式,以多种方式广泛动员党员带头参与到乡村风貌提升和“三清三拆”工作当中来,带头助力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已完成村庄垃圾清理处,乱堆乱放清理处,沟渠长度清理多米,拆除违法广告招牌处,拆除乱搭乱盖多处;开展三微整治10多平方米,“三清三拆”效果显著。
如今,西平乡以乡村振兴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引导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等,各族群众的精神面貌、生产生活水平、民族关系焕然一新,“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黄建荣黄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