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探索一村四社体系建设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8月14日,七夕,位于英德市连江口镇城樟社区淡地村小组水库库湾半岛上的民宿迎来了一大批游客,原生态的水面、湿地、山林、稻田……游客享受着来自大自然的宁静。

淡地村是水库移民村,集体搬迁至新村后,原本低洼的旧村有大量闲置房屋,未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加之过去种植的沙糖桔整体病害,产业逐渐衰落,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效益不佳。年,根据政策指引,英德通过中国乡建院协作,率先以淡地村小组为试点探索以“一村四社”为切入点的乡村振兴体系建设,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村四社”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走进淡地村,只见整齐的街灯、宽敞的活动广场、重新装修后亮丽的小楼房、房前屋后规整的“四小园”……村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观光游客络绎不绝。由旧村落改造而成的原生态精品民宿群落临水而立,在一片的翠绿的水稻田衬托下,显得非常抢眼。

“近几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淡地村村民小组长邓敏聪告诉笔者,淡地村此前以种植沙糖桔为主,但随着这项产业的衰落,不少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问题逐年加重。“淡地村距离镇区仅几公里,不少村民选择居住在镇上。”邓敏聪说。

去年,英德以淡地村小组为试点探索“一村四社”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中广清接合片区连樟样板区的重要实验内容,激活乡村的发展路径。淡地村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一村四社”,是指党领导下的“村社一体”的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基本组织体系,是在党委、政府主导下,村“两委”带动,乡贤倡导和发起,村民自愿参与,实现自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三位一体”(生产、供销、信用)综合性服务组织。“一村”指行政村(自然村)及集体经济组织,“四社”指其内部的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消费合作社。

自该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连江口镇以“一村四社”为切入点,整合农村现有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释放示范带动效应,建立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去年10月,淡地村小组率先成立“一村四社”合作社——英德市金地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批入社社员人,其中乡贤社员人、长者社员26人,农户入社率超过90%、长者入社率超过95%。

目前,淡地村“一村四社”合作社在整合资源上取得突破,筹集运营资金万元;收储闲置宅基地51户、闲置房屋31间、林地亩、茶园45亩、耕地1.8亩、滩涂10亩,闲置资源入社率达到80%。入社资源经合作社统一调配、运营,每年产生的分红收益15%—20%用于村公益事业及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合作社持续发展。

如淡地村通过发挥资金互助社的作用,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支持当地养殖业、种植业以及民宿经营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缓解社员房屋改造、固定资产购置等资金不足难题。目前,淡地合作社已向社员发放2笔互助金贷款合共万元,预期将带来分红收益约8.1万元。

打造农旅项目带动就业

淡地村有林地多亩,旧村大量房屋闲置,交通、水电等基础条件较好,适合发展果树种植、旅游民宿等产业。

淡地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对当地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力、实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清远市淇枫农业有限公司,投资超1.5亿元开发打造龙船渡农旅结合观光旅游综合体。“通过合作,为当地带来了租金、项目运营分红和优先聘用村民三项收益。”清远市淇枫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苏珊介绍,公司按照每年12元/平方米的价格租赁收储闲置宅基地30亩,将其改造成精品民宿,与村民共同经营,并按经营状况给予村民分红。现已建成拥有41间客房的民宿,并投入运营。

依托合作社平台,实现沙糖桔产业转型,利用已收储的余亩林地,发展澳洲坚果种植产业,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的产业化模式运作,打造坚果育苗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预计亩产值可达1.5万—1.8万元/年。项目的建设,不仅带旺了人气,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并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40余人。“务工的村民基础工资每月元,加上奖金、奖励等,年收入达4万元。”苏珊说。

连江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村四社”体系,村民可以将闲置的资金、房屋、土地等作价入股,由资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统一调配、运营,合作社通过资金互助收益、资产经营收益、农资和生产资料集中采购收益等多种方式实现盈利,盈余按照一定比例用于社员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及村庄公益事业的发展。“目前我们正在推动村民将闲置的房屋、土地入股,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该负责人说。

据悉,在淡地村的带动下,黎溪镇福龙围村、大围村紧跟步伐,分别成立了“一村四社”合作社。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黄振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