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之梦家门口扶贫车间带来稳定可持续

北京白癜风高等专科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7_170.html

上山、砍竹、从山上扛下来修剪好,辛劳半天,多根2米长的细竹一捆可以卖12元,这是一个五口之家曾经主要的收入来源。在距离广州市区只有多公里的清远山区,贫困户过去“靠天吃饭”。在越秀区驻村干部的帮助下,近两年这个家庭开始饲养鸡鸭增加收入,不久之后村头的“扶贫车间”投入使用,届时,就能在家门口拥有一份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一捆细竹才卖12元。

贫困户过去“靠天吃饭”。这是广东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西潭村村民吴志强一家的故事。20多年来这个家庭为脱贫奋斗着,曾经成功过,不幸因为大病返贫。在广州越秀区驻村第一书记黄家桓等扶贫干部的带领下,日子越来越好。

改输血为造血“扶贫车间”建在村头

吴志强一家。大山脚下、农田零散,这就是西潭村的写照。曾经这里的农民以种植沙糖桔为主要生计,但早些年持续的黄龙病让农民的沙糖桔颗粒无收。吴志强种过沙糖桔、搞过竹编工艺品、到木材厂打过工、也干过工地通宵灌浆的苦差,一度全家年收入突破00元,实现脱贫。然而年的一场大病,妻子刘顺美举债3万元好不容易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来,但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不得不重新返贫。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压在了刘顺美一人身上,同时又要照顾家翁、患病丈夫和两个儿子的生活,只能靠上山砍竹帮补。

年中,广州市越秀区对口帮扶工作队进驻西潭村。获知吴志强一家情况后,开展“一户一策”帮扶办法。由于志强术后复健干不了体力活,扶贫工作队便通过免费发放鸡苗、饲料并兜底销售的方式,带动年收入约00万元,保障志强一家五口的日常生活。此外还通过资金帮扶项目,入股光伏发电、生态农业基地和蒲剪水电站项目,为包括吴志强在内的位贫困户提供每人每年1多元的固定收益。

扶贫干部下乡帮扶。西潭村旧粮仓改造的“扶贫车间”。年6月,来自越秀区卫健系统的黄家桓接力同事挂任西潭村第一书记。在目睹吴志强家“脱贫在望却又因病致贫”的状况后,黄家桓不禁思考:“如果有一天,帮扶队伍带走了包销渠道,入股的企业不再需要注资时,脱贫的贫困户岂不是有返贫的风险?”西潭村内有不少闲置厂房,又有数十名亟须稳定工作岗位的贫困户,加上相对便捷的道路优势,建设村门口“扶贫车间”的念头逐渐清晰。说干就干,黄家桓整合对口帮扶工作队的资源,与一家广州玩具企业一拍即合,他又联系了村中旧粮仓物业所有方,双方达成了10年租约。工作队还与企业拓展了“流水线到家中”的新模式,针对一些组装简单的产品,鼓励并指导贫困户在家中完成各个工序,进行“家中就业”。即便是腿脚不便的吴志强也能胜任,可以将材料领回家中进行手作,夫妻俩对这份工作充满憧憬。

利用地方闲置资源,打造“造血型”扶贫模式和种植高附加值的玉竹、麝香等特色产业路线,获得贫困户们的认可,同时还将拓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黄家桓对年的前景充满信心。贫困干部与贫困户感情深

越秀区驻村干部黄家桓探访张金喜老人。本职是医生的黄家桓在西潭村特别受欢迎,不仅带领村民脱贫,大家也把他视作健康守护者,经常找他咨询健康问题。84岁的张金喜婆婆看到他就笑逐颜开,拉着黄家桓要请他喝擂茶,“我现在每天坚持吃降血压药,年初一都吃”。

记者采访当天正值假期前夕,黄家桓将一箱箱村民送来的农产品一一搬到自家七座车上。斤沙糖桔、80斤粉葛、20多只清远鸡、蜂蜜、玉竹……总计多斤的农产品都是他的同事们下单预定的,为了推销西潭村的农产品,他专门建了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