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顾问:释怀善
总策划、主编:蒋钦挥
书名题词:蒋济雄
文字助理:夏岩、刘祖斌
顾问:蒋志农、蒋德星、龙安明、蒋晓林、伍明桂、蒋进军、文中芳
赞助名单:南宁全州商会龙水分会、董凌志、唐华、李勇、蒋勇、倪旭辉、蒋华兵、邓诗辉、蒋黎明
普满寺古樟树
百福村:论知名度,全州第一
在全州人的记忆中,百福村并不是以出人才或风水美闻名,但在全州,只要一说起百福村,在成年人中好像没有几个人是不知道的。为什么?就是因为百福村有一百个“助语”。
百福村距县城约12公里,土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有山川河从村东南流过。交通便利,有直达县城汽车站的公交车。现有人口约余人,余户,以蒋姓人口最多,另有谢、唐、秦、陈、邓、彭等姓。百福村蒋姓为全州梅潭十大房之一,念七郎之后,约明代中期从龙水镇全佳村搬迁而来,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村中谢姓清代从桥渡村搬迁而来,其余几姓有从附近村迁来的,也有外地落户在本村的。
百福村古属长乡,全州六乡之一,所谓“长、万二乡出白米”,这一带历来都属富庶之地。百福村地处长乡四十五都,是城西通往山川、资源的必经之路。有长乡小官道穿村而过,进村口留有一块风水宝地,上面古树参天,郁郁葱葱,远看形似一个大脚印,村中人都叫它“草鞋脚“。林边有小溪,溪上架石拱桥一座,上有凉亭,名勒马亭。
据《康熙全州志》《嘉庆全州志》记载:百福村古代出进士一名,叫邓佳植,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官山西翼城知县。另有举人五名:即明代永乐九年辛卯科蒋义,官益阳知县;弘治八年乙卯科蒋埙,官祁阳知县;明代年次无考者一人,叫蒋大标;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蒋正焕,永福籍,官仁化知县;雍正七年己西科蒋廷庸;乾隆戊午科蒋毓琐,副榜。这些人官不大,但在明代时,村里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蒋廷禄,他因“割股疗亲”,后又为他父亲庐墓三年,得入《县志》,又得名人题赠。(详见后文)
蒋氏祠堂大照壁
全村现保存有明清古民居三四十座,都是桂北传统三开间四水归堂式正房子。多数门楣上有雕花堆塑,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旧有祠堂两座,现仅存四甲蒋氏祠堂一座,座北朝南,青砖黛瓦,共三进,雕梁画栋,门口青石台阶,有石鼓一对,正对面一个大照壁。据《蒋氏族谱·村图》记载,绕村一周都曾砌有围墙,墙高二米,宽约60公分,全部用江卵石,与三合泥混合砌成,南面围墙之外,设有一米多宽的水沟一条,具有生活用水、灌溉、防盗的功能,现存围墙遗址约有几百米。
村中古迹曾有普满寺,经笔者考证,该寺在《康熙全州志》《康熙湘山志》上都有记载。该寺建于明代永乐七年,历代扩建重修多次,据现存残碑记载,全盛时期,占地有数十亩,包括今百福小学及后山一带,有两重山门,佛堂及房舍几十间,有善男信女捐赠的寺田十余亩。后因年久失修,至解放初全部拆毁,改建学校。遗址现存百年以上古樟树六棵,其中最大一棵,须数人合抱。村中集资于遗址上建有戏台一座及门球场。现一半归村中所有,一半为百福完全小学校。
山川河
百福村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有山川河流经冲积而形成的沙质大田垌,这里是优质大米的主产区。水源充足,山川河支流遍布,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鱼塘。自从农村实行田园化之后,大垌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更是大棚西瓜、马蹄、沙糖桔的种植基地。村中大多数人家都盖起了二层半、三层的小洋楼。成为附近小有名气的村庄之一。
现在让我们说说该村出名的原因。
相传百福村在古代时有助语一百句。虽经历了数百年,至今仍在流传,妇孺皆知。助语,歇后语也;助语者,戏语也!虽言语不经,却颇有些风人之旨,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粗俗的,以致人们在茶余饭后信口胡谄,难以枚举。稍上年纪的人,一听到有人提起百福村,助语张口就来,也不管百福村人愿不愿意,真让人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听村中老一辈讲,谁也说不清助语的来历,也不知道始于什么时候,有可能是古代哪个人吃饱了没事干,顺口编了那么几个助语来笑话百福村,一传十,十传百,添油加醋,说的人多了,后来就全算在百福村的头上了。
其实,有些助语表现了百福村人的聪明、机智。比如:“百富村吹的唢呐——哪里哪里”,表现的是百福村人的谦虚;“百福村扒的松毛——打马回府”,说的是百福村人幽默、豪放:农村到山里扒松毛,扒够了准备回家,学着戏台上的京剧,大吼一声“打马回府”,也错不到哪里去;“百福村打伞晒毛巾——一举两得”,体现了百福村人的风趣。还有“百福村考的举人——样子虽然难看,肚里有货”,这是百福村人的诙谐。
马坪里
由于这些“助语”往往能让人开怀一笑,这个村的知名度就传遍了全州城乡,也有的传着传着就变味了,多了许多杜撰。茶余饭后人们少不了来上几句,遇到什么事也会拿百福村的助语来释怀或开涮。这就真正应了那个助语:“百福村喝的田螺——掉下去就失味了”:某客人在百福村做客,主人盛情招待,客人喝田螺时心急,不小心把螺肉掉到地上,正巧有一个鸡在地上觅食,还拉了一砣硬屎,客人以为是螺肉,捡来就往嘴里放,谁知捡了一砣鸡屎——“变味了”!
一些以百福村冠名的不雅助语,并没有给该村带去恶劣影响,反而名声大噪,到过、没到过的都说百福村是个好地方一一不愁吃不愁穿,外乡姑娘慕名要嫁百福村的小伙子;百福村人为官的一路高升,经商的一路发财。交往中只要不恶意中伤,百福村人都会一笑了之。正因为百福村人胸怀豁达,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百福村才年年兴旺发达。
下期预告
山陂村:越城岭下,古村“山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