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之痛广西沙糖桔内卷化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www.jydxy.com/

虽然知道那曾经高高在上的沙糖桔已跌下神坛,但当我们走进水果市场的时候,还是很惊讶——什么时候沙糖桔变得这么便宜了!10块6斤,10块7斤,甚至还有10块8斤的,如果春节假期天气继续阴冷的话,那价格呢?真的有点不敢想象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沙糖桔价格跌落低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面积过大,产量过多,品质下降,销路不畅,等等,不一而足,而归根结底就是“内卷化”!

“内卷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格尔茨在年出版的《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一书。

格尔茨对比了印尼爪哇岛和外岛的情况,发现爪哇岛主要从事粮食生产,而外岛在荷兰殖民者主导下进行更高效的工业。在人口压力下,爪哇岛由于缺乏资本,土地有限,无法从农业转型到工业,致使当地劳动力不断涌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却无法进一步提高效率,这一过程被格尔茨概括为“内卷化”。

事实上,当年广西接过广东的旗帜,立志把原产于四会的沙糖桔发扬光大。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一路开挂迅速发展,种植面积增加了10多倍,达到多万亩,产量高达数百万吨。特别是主产区桂林,更是从年的10万亩增加到万亩,收获时节漫山遍野,一片金黄,煞是好看……

然而,随着沙糖桔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投产面积也在不断增加,每年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消费市场并没有多大的增加,量增价跌。供需失衡的沙糖桔“跌跌”不休,随之而来的内卷化已经不可避免。

尽管表面看起来十分风光,面积多产量高,名副其实的水果大省(区),广西轻松实现了所谓的“水果自由”,然而,当拨开层层迷雾,我们发现广西沙糖桔内卷的严重程度令人瞠目结舌,盲目跟风、同质化、无序竞争、低水平……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增产并不增收,量多并不质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走访广西沙糖桔主产区,就会发现什么叫“冰火两重天”——管理好、品质好的沙糖桔依然可以得到4块多的高价,而管理差、品质差的则只有1块多,甚至1块钱,刨去生产成本、采收人工还会剩下多少呢?纷纷感叹人家种挣钱,我种却不赚钱——“我实在太难了”。

正因为“难”,迫于市场压力,伴随着焦虑和恐慌,各种乱象层出不穷,比如备受指责的“早采果”,就是明明知道早采(尚未成熟提早采收上市)会影响口感和质量,会对产地品牌造成恶劣影响,但偏偏有的地方在做。很多人很惊诧: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不能等到成熟了才采收呢?残酷的现实是,他们只想把销售的时间延长一些而已,并且即便你不做但别人做,没有更好的选择,难怪大家纷纷指责现在的沙糖桔味道大不如前了。

有人会说,那就向外拓展市场呀?疫情之下的水果出口难上加难,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当供需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内卷化”就被人为制造出来了。

更为可怕的是——种植沙糖无法获得收益,有的果农直接“躺平”。

有些果农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已经麻木不仁,对沙糖桔信心不足,不再舍得对果园投入,也明显疏于管理,产出的果子质量差,膨胀果、木屑果比比皆是。虽然并没有完全放弃,但已经妥协于市场。

所以,选择了躺平,就是选择了边缘化。

内卷化的最后,躺平的人会被淘汰出局,选择坚守的人可能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因为对比其它行业,即使在停顿期乃至倒退期,总有人脱颖而出,尽管成功的人偏好于风险,但却具备整合资源、聚合人脉、发明创新、判断决策、承担风险的能力。

那么,你会是那个“脱颖而出”的人吗?

#沙糖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