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被称为“新基建”,短短的三个字蕴含了无限能量。
据悉,新基建的核心要素是以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载体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是让数字信息技术不仅成为一种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一种重塑供应链、物流效率的生产方式。新一代基础设施,也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的建设步伐。
3月16日,京东集团宣布坚决支持新基建战略部署,也将在未来更加积极地开放资源、加大投入、聚焦研发,将自身战略全面融入到新基建总体部署中来。
从供应链到数字化供应链
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为保障抗疫前线物资供应和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阿里、京东等众多电商和物流企业迅速行动,为疫情严重地区打通物资通道,如京东自营供应体系与供货商高效配合,有效保证口罩、防护服、药品等物资及时到达前线医务人员手中,并通过数据挖掘推动上游制造商复工复产,显示了以数字化供应链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的鲜明特色。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表示,“数字化供应链对打破农产品滞销困境、维持市场供求平衡也发挥了显著作用。疫情期间,一些往年供不应求的农产品因交通受阻或渠道商停工而出现滞销,电商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京东就像是一个巨大水库,面对疫情下爆发的供给需求,也稳稳地保障着家家户户的安定生活,其背后是京东数字化供应链的深厚“内功“。
因为很早就开始智能供应链建设,京东数字化的供应链具备的出色柔性、弹性在疫情中彰显出了显著优势,例如自营模式在物资调动中与供货商高效配合,甚至通过数据挖掘推动上游制造商提前复工复产,自有物流网络在春节期间和疫情严重区域也保持有序运营,有效保证口罩、药品、防护服以及米面粮油等供应缺口大的物资能够及时到达医护人员和居民的手中。
粮食生产企业十月稻田自1月26日开工以来,在短短4天时间内,向京东发运产品共计50万袋。供应链上的高效率在十月稻田集团总经理赵文君看来已经轻车熟路,“我们和京东的合作模式已经非常成熟,遇到这种临时补货的特殊情况,可以非常高效的沟通、运转起来,让这些民生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下单的消费者手中。”
“受疫情影响,我们供应给京东的禽肉、鸡蛋、面点、方便餐等民生食品在春节期间遭遇了一轮空前的订单暴增“,正大电商部运营负责人区鉴雄对那几天的挑战还记忆犹新,“在补货的过程中,通过京东平台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帮助我们协调车辆、运输、入库等,快速有效解决了物流上的困难,保障了疫情期间民众急需物品的供应。
凭借在技术、供应链及物流方面的优势,京东在疫情到来时,通过供应链基础设施确保应急用品运送和生活必需品供应,让更多用户得到保障,也让大量制造商、品牌商等实体经济感受到了京东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积木式开放和共享智能供应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京东智能供应链的核心在于将能力进行积木式开放,即品牌商家需要什么能力,京东可以提供相应的灵活服务,这对产业复苏和经济回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促使各行各业开始向产业互联网试水转型,甚至帮助大量企业实现‘逆生长’。”京东方面向环球网科技记者表示。
疫情期间,生鲜农产品大面积滞销问题频出。2月10日,京东率先开通“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宣布开放供应链、物流、金融、秒杀、直播等诸多模块助推农产品上行。一个月来,京东累计收到近条滞销农产品求助信息,相关滞销生鲜产品销量月环比增长约10倍,甚至有些地方的生鲜农产品由“滞销”变“畅销”。
广西桂林永福县是全国最大的沙糖桔生产基地,全县共种植沙糖桔43.8万亩,产果量70万吨。全县2.5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3%靠种沙糖桔增收脱贫。疫情发生后,全县沙糖桔滞销,县长廖先梅联系京东助农项目,亲自走进田间地头,向全国54万消费者直播售卖,京东等电商平台打通上行供应链,线上销售沙糖桔累计达多吨,解决全县滞销超过65%。
近82吨四川草莓,50吨云南木瓜、公斤陕西长武苹果……在全国各地,大量滞销和扶贫农产品通过京东的供应链服务走向消费者的餐桌。通过京东助农专场直播、东东农场“包销”等新型媒介推广和社交互动玩法加持“产业扶贫”,不仅解决了贫困地区滞销问题,还为当地的政府和农户打开扶贫新思路,进一步拥抱产业互联网。
在产业另一端,京东成立“餐饮零售发展联盟”,从产品研发、上架到运营,开放全供应链能力,“造血式”助推家餐饮企业转型线上零售业务。
金鼎轩从年开始从京东订购包括食材、家电等原料,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无缝对接”,有效降低了疫情期间的仓储和分店配送成本。小南国、老城隍庙、嘉和一品等全国知名实体餐饮品牌,更在疫情期间保持与京东的紧密合作,加紧布局线上零售业务,不仅依靠半成品菜和速食产品来缓解门店危机,更看到了未来餐饮零售化的广阔蓝海。
正如经济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余丰慧所说:“传统供应链能力在特殊情况面前尚显不足,而以京东为代表的智能供应链领军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抗疫情、保民生、撑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智能供应链社会经济增益效应凸显
开放的供应链“新基建”不仅让零售、餐饮、制造等大量行业从中获益,也成为了支撑经济的强劲动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网上零售额亿元,占比只有约25%。相比于构筑在传统供应链体系下的线下零售超过20%的费用率,以智能供应链为基础的线上零售拥有更具竞争优势的费用率。
以京东为例,其整体的费用率只有10%左右,而自营业务的费用率则更低,以目前全国41万亿的社零基数,如果都能像京东那样,通过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体系,让现有费用率下降一半,则相当于每年产生约4万亿的消费红利。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指出,从当前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4.6%来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快3个百分点,折算为物流成本的相对差距则高出了近25%;与美国相比高出了7.4个百分点,折算为物流成本的相对差距则高了一倍以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供应链水平成为影响各国产业和企业在全球范围紧密协作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而言,智能供应链整体能够推动企业收入增长10%,采购成本下降20%,供应链成本降低50%。”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申作军向记者表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曾预测,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到年,中国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将降至10%左右,企业的物流费用率降至5%左右。
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供应链“新基建”是满足老百姓民生、医疗等需求的坚强后盾;于行业而言,是持续释放的巨大能量场,让更多政府、实体产业越来越深地认识到产业互联网的价值,通过供应链新基建开始自己的升级转型路径。京东从其核心业务积累而来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优势,正是为所有企业提供了一个学习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