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凌聪实习生苏鑫亮通讯员罗志芳
夜幕降临,60多盏路灯将文化广场照得仿若白昼,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新丰村村民们聚在一起下棋、学习、健身,夜生活丰富多彩。“以前村里没路灯,晚上出行不方便、不安全,大家颇有怨言。”村民韦何说。两年前,该村村民联名向人大信访信息员反映情况,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路灯点亮韦何的“求学路”,他参加村里举办的农家夜校,掌握了麻鸭养殖技术,走上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西林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完善接待窗口职能、构建信访信息网络、健全督办回访制度、强化联动分析研判等措施,拓宽信访信息收集、代表参与信访、群众反映诉求、解决根源问题“4条渠道”,推动人大信访工作创新发展。年以来,住县的市、县、乡人大代表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件,答复率达%;转交办理件,办结率达95%。其中,96个扶贫领域信访问题在基层一线就地化解。
该县依托人民来访接待室、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功能室,引导和组织人大代表参与信访工作,构建县、乡、村三级人大信访信息员网络,推动人大信访工作向选区延伸覆盖。目前,全县8个乡镇94个行政村(社区)共有名县人大代表担任人大信访信息员,他们开展“组团联村”服务,进行收集信息、化解矛盾、转办来信等工作,替群众跑腿,帮群众解忧。
本着就近和方便的原则,住县的市、县、乡人大代表混编为多个代表小组,分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下基层开展接待选民活动,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大量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该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与同级“一府一委两院”之间的横向协调、联动机制,加大信访案件督办力度,避免互相推诿、久拖不决和形成信访积案的问题。
“群众来信来访,我们不能一转了之。”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农建华说,通过加强人大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该县建立网上流转的人大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完善转办登记制度,进一步明确接受转办的“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办理时限,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议。
通过人大代表履职网络平台,该县人大机关对录入办公系统的人大信访事项进行分类、分析、综合,划分为城乡建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内容,组织人大代表进村入户查找问题根源,最终形成“建议案”,并编发《信访分析报告》,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便捷服务和科学依据。
“我对人大信访处理结果很满意,现在把家里近3亩土地流转给企业种植西林沙糖桔,又能多一份收入。”指着眼前的果园,普合苗族乡普合村村民熊锋高兴地说,该乡人大信访信息员协调农业站、司法所等相关站所现场办公,化解了让他烦恼多时的土地纠纷。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该县人大常委会不定期召开专题询问会,对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询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工作。年以来,该县从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中专门安排万元,作为代表建议办理专项经费,解决道路交通、水利灌溉、城乡建设等群众最期盼、最关心的问题。
为助推接边地区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该县八达镇、马蚌镇等乡镇与云南、贵州接边乡镇建立跨省(区)人大代表联合服务中心,并开展人大代表视察、联合议政、联合接访活动,实现代表培训基地共创、群众增收共促、公共资源共享、和谐稳定共保、文明新风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