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就上市的沙糖桔亩入过万元,带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它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产业兴、乡村旺是所有农民的奔头,也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关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契机下,曾经辉煌的广东柑橘产业,是否能迎来振兴?对于广大果农来说,应如何借力政策利好,再次靠种植柑橘发家致富?

  为摸底产业现状,了解产区变迁,探寻复种可能,3月份,南方农村报、农财网柑桔通记者实地走访广东重点柑橘产区。

  你听说过十月即可上市的“沙糖桔”吗?“连阳四县”中的阳山县,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中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在这个粤北小城,深山里的一片片果园,正诉说着农民们致富的故事。

八月桔“落地”阳山

产量达近年高峰

  沙糖桔,果形小巧、颜色橙红、口感清甜无酸,是水果界当之无愧的“女王”。但不为大众所知的是,沙糖桔还有一个“姊妹”品种——八月桔。

  八月桔,也被称为早熟沙糖桔,每年阳历11月初即可上市。果味清甜、果肉爽脆、汁多无渣,品尝过八月桔的人,往往以为它就是沙糖桔。从树体、果形、口感等方面来看,两者都十分相似。如果说外观上有什么最大的区别,那就是相对于沙糖桔来说,八月桔果皮颜色更偏向橙黄。因此,在阳山县,当地人习惯将八月桔、十月桔统称为“沙糖桔”。(十月桔在阳山即指阳历12月底开始上市的沙糖桔。)

八月桔果皮颜色偏浅(左为八月桔,右为个头偏小的沙糖桔)

  阳山种植沙糖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有一批农户前去肇庆市四会市,有意引进沙糖桔种植。而在售卖橘苗的市场上,他们发现,除了沙糖桔苗外,还有一种叫做“八月桔”的品种,他们决定同时引进。从此以后,八月桔在阳山生根了。

  虽然种植历史已有20多年,但由于早年经济效益一般,柑橘仅有小部分发展。直到、年,随着卖价开始逐年上涨,阳山柑橘迎来了扩种高峰。“年均价2.2元/斤左右,年2.3~2.5元/斤,年上市初期达到了3元/斤以上。”当地种植大户李国瑜表示。自此,沙糖桔成为阳山县生产效益最佳、致富能力最强的水果产业。

去年的八月桔上市季

  在地处粤北山区,平均气温偏低的阳山县,作物易受霜冻天气影响。就在刚刚过去的年冬天,不少地处较高海拔的果园因冻雨受灾减产。显然,上市更早的八月桔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也逐渐取代沙糖桔,成为农民扩种的主流。

  据阳山县科技和农业局统计,年底,全县种植柑橘(八月桔、沙糖桔)面积5.63万亩,产量5.45万吨,产值达万元。年,全县柑橘进入丰产期,产量达到近年来的高峰。

种橘亩入过万

引发农民返乡潮

  目前,阳山县绝大部分乡镇都有发展柑橘产业。阳山县科技和农业局种植业股负责人告诉记者,最早时,当地柑橘主要集中在三四个乡镇,如七拱、阳城、杜步、杨梅等。近几年,由于经济效益较好,新区快速崛起,涌现出青莲、黎埠、江英等一批新产区。以太平镇为例,曾经以年桔、阳山桔等品种为主,但近年来,也逐步被沙糖桔代替。

  其中,全县规模最大、最优质的产区当属杨梅镇,年其柑橘面积约1.8万亩,产值近亿元。

  走在杨梅镇一处果园里,果树都已吐出了花苞、开始绽放花蕾。剥开一颗没有采下的八月桔,口感仍清甜无比,没有任何干水的迹象。“这里昼夜温差大,果实糖分高,如果补充足够的叶面肥等营养,这些果实可以继续留树保鲜一个月。”杨梅镇农业办主任李方杰表示。

年,阳山八月桔获得大丰收

  极具特色的品种,优越的自然条件,成就了阳山八月桔的好品质、好卖价,也真真切切地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面貌。

  何皮村是杨梅镇最早种植八月桔、沙糖桔的村落,村支书赖卫号告诉记者,过去几年里,通过种柑橘,90%以上的农户建起了楼房,60%以上拥有了私家车。绝大部分的农户再也不用外出打工,曾经外出的劳动力也纷纷回村种果,人均年收入接近1.5万元。在山口村,柑橘面积虽仅有亩,但人均纯收入高达3万元。

  “我们这里八月桔、沙糖桔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杨梅镇镇长毛志坚透露。

  李国瑜的家庭农场位于杨梅镇蕉坑村,他告诉记者,看到其他村民种果的效益很好,自己从年开始试种了多棵八月桔,丰产期有的果树达到斤/棵的高产。、年,他继续扩种了多亩。李国瑜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从最早只有四五户,到如今带动发展0多亩,现在的蕉坑村,每个山岭、每片可供开垦的山地上,都种下了一棵棵青绿的橘树。

  据统计,全县现在共有柑橘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种植大户户。目前已有部分基地配备水肥一体化设施及田头冷库等设备,阳山柑橘产业正逐步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杨梅镇蕉坑村,漫山遍野的柑橘。

黄龙病使老区“让步”

规模种植最高奖补30万元

  据了解,近几年阳山柑橘面积一直保持在5万亩左右,比较稳定。老区缩减、新区兴起,从县城周边到大山深处,产业的迁移和起伏,是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而老区的“让步”,主要是由于柑橘黄龙病。杨梅镇曾经最大的产区何皮村,由高峰时的多亩,锐减至目前的0亩左右。“3年就发现一些产区有黄龙病出现,当时散户较多,出现了一些失管果园,导致黄龙病不断蔓延。8年左右,七拱、杜步、阳城等老区由于感染柑橘黄龙病面积开始明显缩减。感染了黄龙病的果园,产量会降低70-80%左右。”阳山县科技和农业局种植业股负责人表示。

杨梅镇何皮村,某果园受黄龙病影响已全部黄化。

  在黄龙病发病严重的老区,复种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望。“农民想种,但不敢种。现在很多人改种三华李、水晶梨等品种,但都还没有挂果,不知道经济效益怎么样。”赖卫号表示。而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区,暂未受到黄龙病的波及。重重叠叠的大山,虽然使得交通不够方便,但也形成了不同乡镇之间的天然隔离,避免了黄龙病的快速蔓延。

  据了解,为扶持柑橘产业发展,广东省农业厅每年亦会下发一笔资金,用于重点产区的黄龙病专项防控。“阳山县一直都有资金支持,我们往往购买物资后下发到各乡镇,动员农户自行防控。”阳山县科技和农业局种植业股负责人同时表示,阳山县已将柑橘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如今已经有一些地方将柑橘纳入政策性涉农保险范畴,阳山正是清远市的试点县之一。

  记者查阅发现,根据《阳山县级示范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奖补办法(试行)》相关规定,从年6月至年7月1日,阳山县对在本县区域内注册、在县级示范片地域范围内,从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产品销售、深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运销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奖补政策。对柑橘来说,种植面积达亩以上,即可根据相应标准申请3-30万元不等的奖补。另外,在县级示范片地域范围内,从事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经过等级认定后,也可获得一定的奖补。

记者调研后记:

广东是柑橘生产优势区,柑橘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造就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德庆贡柑”“四会沙糖桔”“廉江红橙”“梅州金柚”……都已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响当当的品牌。

但柑橘黄龙病和黄化的大面积发生,一度给广东柑橘产业带来沉重打击。近年来,全省黄龙病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不少快速发展的新兴产区正成为中坚力量。不过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果农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威胁。

改种?还是复种?柑橘经济效益之高,让广大果农心怀期待、难以放下。振兴,已然成了全省柑橘产区农民的最大呼声。

  赋能新思路,构建新生态!4月12-13日,由广东省农学会主办,南方农村报社、农财网柑桔通承办的广东柑橘产业振兴暨科学应对黄龙病研讨会,将在广州从化举办!

  研讨会旨在凝聚柑橘产业链各方力量,集思广益,探讨黄龙病的科学应对之策,探寻振兴产业的新路径、新模式,让柑橘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板工程。

时间:4月12-13日

地点:广州?从化凯旋酒店

费用:门票元/人,三人及以上元/人,含资料及会议期间食宿费用

报名联系:卓女士

      刘女士

或直接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