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郁南县委书记梁世军做强优势做精特色

                            

原创王磊南方农村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深化落实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在新起点如何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南方农村报特推出“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栏目,透视各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路径、成效、经验与部署等,敬请垂注。

(郁南县委书记专访,时长共1分50秒)

辐射带动全县2.5万种植户,黄皮日处理能力50吨,产业总产值从10亿元增加到32亿元,带动农户1.35万户,户均增收1.25万元……这是云浮市郁南县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验收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单。

郁南县是“中国无核黄皮之乡”“中国柑桔产业龙头县”。近年来,该县聚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强优势、做精特色,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拥有省级以上农业品牌99个,其中国家级42个。无核黄皮和无核沙糖桔分别在年和年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多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让能够代表郁南县生态优势和地区特点的‘拳头’农产品真正实现走出广东、走出国门,用特色产品‘绑定’消费者,最终带动全民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在郁南县委书记梁世军看来,这是郁南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所得到的重要启示。

产业园为引擎

打造兴业富民“金饭碗”

盛夏的郁南,瓜果飘香。在该县建城镇,田间地头放眼望去,一串串金灿灿的黄皮果挂满枝头,向四方来客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郁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产量最大、品质最优的黄皮产业聚集区。无核黄皮承载着郁南人民勤劳致富的期盼。”梁世军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近年来郁南县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和科技示范带动,不断优化品种培育,积极推广现代种植管理技术,聚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好物流配套建设,推动黄皮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品牌价值提升。

年,郁南无核黄皮开始走出国门,并逐年增加出口量。年,郁南出口无核黄皮吨,销售额达到万元。今年6月以来,郁南黄皮已向加拿大发货4批,单批出口总量-斤不等,国外售价约60元/斤。

目前,郁南全县无核黄皮种植规模达到17.1万亩,年产量约8.9万吨,产值约32亿元,品牌价值高达44.6亿元。“小金果”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致富果”。

年,郁南启动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年7月成功通过省级验收。在此基础上,又成功申报年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项目,总投资2.1亿元,以都城镇无核黄皮加工物流园为核心,依托建城镇4万多亩种植基地和农旅设施,打造世界黄皮公园,并串联平台镇、桂圩镇,形成集无核黄皮绿色生态种植、果品加工、科普教育、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一园一区多基地”空间功能布局。“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郁南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全面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梁世军说。

除无核黄皮外,郁南还有沙糖桔、庞寨黑叶荔枝、东坝蚕茧、连滩稻米等优质农产品品牌。梁世军表示,郁南坚持举特色旗、走优质路、打品牌战,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以黄皮产业链的精深加工项目为“小切口”,发展黄皮预制菜产业,打造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牵引带动荔枝、芒果、番石榴、南药等特色优势农业全面起势、整体提升。“构建以无核黄皮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特色产业体系,把黄皮产业发展成为兴业富民的‘金饭碗’,闯出一条特色农业大县乡村振兴新路。”梁世军说。

建设示范带

做湾区经济圈“后花园”

岭南祖地,黄皮之乡。绿色是郁南最深厚的底色,生态是郁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

郁南县委县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擦亮“岭南祖地、南江文化、中华名果”金字招牌,放大地域之特、文化之魂、历史之韵、生态之美,打造生态风光、农业观光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农文旅产业相互助推、协同发展。

郁南擦亮“岭南祖地、南江文化、中华名果”金字招牌,写好地域之特、文化之魂、历史之韵、生态之美的文章。何鉴清摄

目前,一期重点打造的“西关甜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该示范带全长32公里,串联桂圩、建城、宝珠等3镇5村,以红色旅游、甜蜜产业升级为抓手,建设集现代农业产业园、红绿融合文旅、南药康养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其中,建城镇围绕郁南无核黄皮这一龙头产业,打造世界黄皮公园、黄皮文创街区、黄皮农文旅融合体验园、黄皮产业共富工坊等项目,建设郁南黄皮文化的传播场、体验场、消费场。

“丝路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完成规划,全长38公里,覆盖连滩、东坝、宋桂、河口等4镇5村,充分发挥南江文化、磨刀山遗址文化、蚕桑产业等方面优势,发展培育南江商贸文创中心、江东桑田药乡、南江丝路梦想园、南江红色研学基地、岭南祖地第一村等文化功能区,打造南江文化产业示范带。

梁世军表示,郁南正积极把南江文化列入省海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力开发生态康养产品,打造生态与生意兼具、康养与旅游相融的新业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靓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郁南成为湾区经济圈流连忘返的“后花园”和“养生地”。

壮大集体经济

扎稳步伐多模式发展

集体经济活力足,乡村振兴步伐才能稳。郁南县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砍尾行动”,建立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并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给予资金倾斜,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

梁世军介绍,郁南大力推行“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模式,把温氏合作模式迭代升级为“公司+村集体+现代养殖小区+农户”,统筹驻镇帮镇扶村资金1.05亿元,撬动银行融资贷款1.05亿元,规划建设5个“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建成后,预期收益万元/年,可带动全县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目标。

另一方面,推行资源绿色开发模式,充分挖掘村域内的山、林、水、矿产、风景等自然资源潜力,由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进行开发,开发后采取集体统一经营或承包经营,促进风景向“钱景”转变、产品向商品转变,实现集体经济、农民收入“双增强”。

此外,郁南还在村集体闲置资源、资产上下足功夫,拓宽村集体增收途径。推动闲置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采取租赁经营、有偿转让、集中开发等方式,优化土地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定期清查、登记、评估和经营制度,采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集体变股东”,使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增加村集体收入。

对话

“三大抓手”重塑县域经济动力系统

南方农村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郁南将如何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梁世军:我们将加快步伐,补齐短板,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整合力量,成立工作组,在提高无核黄皮品种改良、品牌打造、宣传营销等方面进行再谋划、再推进,以无核黄皮为核心打造郁南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二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RCEP机遇,布局郁南无核黄皮国际市场,拓宽全球消费市场,打造全球“爆款果”“珍稀果”。三是打好郁南无核黄皮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讲好品牌文化故事,加强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建设,提升郁南无核黄皮品牌知名度与产业链价值。6月12日,郁南推出“我在郁南有棵黄皮树”认养活动,正式吹响了构建无核黄皮“”市场体系的号角。7月22日,我县将开展年郁南无核黄皮推介会暨百千网红直播周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南方农村报:郁南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利条件和机遇是什么?

梁世军:郁南县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利条件主要有:一是绿色生态环境优美,是“全国绿化模范县”,森林覆盖率72.98%;二是南江文化源远流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大湾古建筑群、磨刀山遗址);三是特色农业品牌遐迩闻名;四是特色工业基础扎实,拥有全国最大的县级干电池生产基地和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五是矿产资源丰富,初步统计,全县可处置矿产资源面积约3万亩,资源量约14.95亿立方米;六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踞守两广咽喉,水陆交通便利,拥有5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和2个高铁站场。

作为东融西联的“桥头堡”,身处两广往来交通走廊,又是融湾融珠的接壤地,郁南发展机遇明显。产业上,可以与湾区联通,积极对接省“双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承接湾区外溢产业,并充分发挥大湾区与我县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互补优势,深化打造产业共建平台,积极构建“湾区总部+郁南基地”“湾区总装+郁南配套”“湾区研发+郁南制造”“湾区市场+郁南供给”等合作共建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

南方农村报:郁南如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梁世军:主要从四个方面实施。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入实施美丽镇村建设行动,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二是做强做优做大农村特色现代产业,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继续谋划申报郁南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园(郁南无核黄皮)和郁南县竹桑药产业园建设项目。三是加强人才培育,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围绕职业化素养、专业化能力、事业化情怀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好省下达每镇万元资金,撬动投入更多资金开展镇域经济发展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南方农村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郁南面临什么难点,如何实现突破?

梁世军:上半年,我县经济发展虽然总体呈稳中向好的局面,但依然面临经济体量小、财政实力弱、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接下来,我县将以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为“三大抓手”重塑动力系统,以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为抓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立足“一轴两核五片区”(以江为轴,围绕西江生态经济发展带、南江文化发展带,以都城为主核、连滩为副核来集聚,以轻工食品优化区、特色产业发展区、化工产业集聚区、商贸文旅融合区、绿色建材示范区五片区为纽带牵引),形成“1+6+8”(1个县城镇、6个中心镇、8个卫星镇)的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县域经济、镇域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协同发展。

原标题:《云浮市郁南县委书记梁世军:做强优势做精特色,闯出特色农业大县乡村振兴新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