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是懂美食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饿着肚

每当寒冷来袭,小巷里烤红薯、烤玉米和糖炒板栗的香味配合着一声声叫卖声,在冬日的街道里,交相辉映,此起彼伏,构成了冬日里最动人的场景。

冬日的美好,似乎就藏在这一口口香喷喷、糯叽叽的美食里。可要论既香且糯,还花样百出的美食天堂,必须提名广西桂林一座略显低调的美食名城——荔浦市。

很多人可能没来过荔浦这个地方,却早已听说过荔浦芋头的鼎鼎大名,这是一座把芋头做出种花样的城市,也是是一座过于低调的美食名城。

拔丝芋头、反沙芋头、桂花芋头、芋头扣肉、芋头蒸排骨、芋头鸡、芋蓉鸭……光是用口感一绝的荔浦芋头,就能做出一桌让人口水直流的芋头宴。

荔浦,是桂林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可能大家都知道桂林山水,但荔浦这里人少景美,来来往往的游客却很容易与它擦肩而过。这里不仅仅有美食,还有浓浓的乡愁和浓厚的民族特色风情。荔浦不大,却生活着15个少数民族。唱侗族大歌、跳瑶族火把舞、看壮族舞龙舞狮、住吊脚楼……旅客来到这里,只需要一个周末,就能集中地感受不同的民族习俗。

荔浦这座城市,可以说是一半留给了烟火人间,另外一半则留给了绿水青山。这里被青山环抱,被荔江环绕……整座小城,仿佛被置于山水画卷之上,开门见景,推窗见绿。

荔浦是一座山城,也是一座水城。

在荔江湾江面泛舟,竹筏顺流而下,便能与画卷里的青山绿水对望。遥看田地和果林,路过城镇和村庄,再听当地老人一一讲述这一带的风光往事,游人便能摸清这座城市发展的脉络。

天河瀑布位于原始森林保护区。瀑布水帘自88米高的峡口飞流而下,犹如一道银帘挂在青翠的山林之间。

不远处就是瑶家村寨,木结构的吊脚楼,白天偶有山歌传唱,夜晚是热情火辣的瑶族歌舞。配上鸡犬相闻的田间巷陌,真像极了我们想象中桃花源的模样。

鹅翎寺始建于唐朝大宗年间,为荔浦县古八景之一。古寺背山面水,站在寺庙高处可俯瞰荔浦全城风景。又因常年云雾缭绕,给这座千年古刹增添了几许诗意。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去鹅翎寺,眼前更有一番特别的韵味。

据民国三年的《荔浦县志》记载,宋朝绍兴三十二年夏天,荔浦久旱无雨。民众便到庙里来求雨。结果烈日当天的时间段,忽然雷声大阵,大雨倾泻而下,救活了即将枯死的禾苗。鹅翎寺也由此被看作是荔浦的守卫者之一。“鹅翎应祷”的传说一直到现在还在流传。

荔浦的另一个守护者——荔浦文塔,与鹅翎寺隔着荔江对望。

在台阶缝隙已经长出青草的古塔巷子,始建于南宋荔浦文塔安静地矗立在宝塔巷里。0余米高的文塔,曾经是巍峨的代表。

初识荔浦的人,看到荔浦“遍地沙糖桔、家家种芋头、处处衣架厂”,都会不由得夸赞荔浦是块风水宝地,物产丰富。

真正的荔浦芋头,甜糯无筋的口感堪称一绝,还自带奶香,是做各类甜品的绝佳材料之一。而荔浦芋头“可盐可甜”,本身就有一万种好吃的做法。哪怕是一线城市的餐厅里,凡是有芋头出场的菜品,十有八九不忘嘱咐食客:“我们用的是正宗的荔浦芋头。”足见荔浦芋头在食品界的牌面和地位。

除了大名鼎鼎的“荔浦芋头”和“中国衣架之都”的称号,荔浦,还是一座低调的中国南方食品名城。当你逛超市时,你身边的罐头、核桃粉、芝麻糊、果蔬燕麦、蜂蜜,很有可能就来自荔浦。

在荔浦这座小小的城市,朴实的劳动人民日夜生产着优质而实惠的食品,丰富着便利着人们的生活,当地食品企业可谓是遍地开花。对于荔浦而言,低调的“中国南方食品名城”八个字,是对荔浦人最重要的表彰。

每年的10月下旬,荔浦石山峰林之下,成片成片的沙糖桔林涌现出点点红艳,一波波的马蹄秧子也已经呈现出粉黄。

来荔浦,你能够轻松实现芋头自由外,还有沙糖桔自由和马蹄自由,当季吃不玩的水果,制成罐头也是一绝。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荔浦就成立了国内第一批罐头食品厂。有句老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荔浦罐头誉神州”。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荔浦不仅让自己的水果特产畅销全国,还网罗了周边的水果,灵山的荔枝、融安的滑皮金桔、田阳的芒果……也摇身一变成了罐头,甚至一度畅销海外。

荔浦之美,美在它淳朴自然、美在它欣欣向荣、美在它那美好的憧憬与希望……荔浦,就是这样一个小城,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荔浦的好,既有美食的香糯,也有山水的秀美,还有悠哉游哉的生活方式,以及满满当当的人间烟火气。它让外出漂泊的游子思念,让短暂在此停留的旅客觉得旅程丰富又精彩,也让来到这里定居的异乡人感到安定和温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