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福县从引才、爱才、成才角度出发构建人才成长链条,探索建立了政校合作、政企合作、政社合作的三方共赢模式,在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打造人才促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新高地,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建政校合作平台“引”才,实现高层次人才跨区域流动。据永福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黎娟介绍,该县通过与中央民族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为县域发展决策提供支持。
永福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把高校作为干部培训基地,定期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各类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同时,永福县着力完善区域联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长效合作等“三项机制”,共建田野研究基地和科研合作等多个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得益于项目合作,永福县进一步深化“富硒沙糖桔”“永福罗汉果”等品牌建设,科研攻克提取甜甙等前沿技术。
“现在合作的框架越拉越大,内容也不断丰富。通过政校合作,将汇聚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永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蒋玲荣说。
政企合作,打造一流环境“爱”才,让人才招得到、用得好、留得住。永福县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根据地处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且企业较多的现实情况,专门研究政企合作促人才创新创业工作,推动干部下沉、强化政策宣导、提供资金保障,让各方面人才全身心投入事业发展。该县集结组织、纪检、财政、发改、工信等多部门力量,开展“人才引领助企发展”行动,组织党员干部入企宣传,梳理企业对人才使用的相关需求,帮助广大企业定向引入人才。
政社合作,把乡土人才“用”起来,为乡村振兴赋能。永福县通过系统梳理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分析合作社社员基本情况、特点,认定了一批本地乡土人才,把服务乡土人才工作纳入党委(党组)党支部联系点固定工作,开展“问需求、献点子、送服务、送政策”的“一问一献两送”活动,把合作社打造为乡土人才创业进步的新高地。目前,永福县人才服务已覆盖全县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乡土人才名。
乡土人才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过硬本领,永福县通过打造“乡见人才——培训课程体系”,掌握乡土人才培训需求,设置乡村治理、农业科技、产业融合、农产品加工、致富带头人培育等5大板块内容,大力培育“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今年以来,永福县已开展各类乡土人才培训10多期,培训人数达人次。(刘彰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