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来聊聊老妈吧。
三宝妈经常会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的老爸,说他书画全能,说他风流才子,说他一直爱看书爱学习,说我们曾经的冲突与疏离,说我骨子里很多与他相似的东西。
但我很少提起自己的妈妈。
很多时候想起老妈,会觉得她就是那种中国最最传统的妈妈,温柔贤淑的,讷于言语的,文化程度不太高的,很多时候她忙碌的身影会慢慢的淡化在家族的背景里。
我很爱我的妈妈,但小时候不喜欢她的性格,总觉得太过软弱,近乎懦弱,总是逆来顺受安安静静的,那时候的我,性格更像爸爸,脊梁里一根傲骨戳着,从来不肯低头不肯认输,一意孤行的近乎莽撞,别人的话向来都是听不进去的,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清高倔强的劲。
想起老妈,有时候觉得她像一朵菟丝花,要依附着爸爸,依附着家族才能生存,完全没有自己的价值感和独立精神,而我,是一心一意的想将自己的人生演成一部大女主的戏码。
但随着年龄渐长,尤其自己为人妻为人母之后,慢慢开始懂得了老妈,懂得了她柔弱背后的坚忍,妥协背后的成全,难得糊涂背后的大智若愚。
老妈的前半生一直都很苦,外婆19岁的时候生下了她,月子里堵奶堵到胸部溃烂,所以老妈几乎没喝过母乳,靠着外公熬一点小米粥,喝一点米汤水养大,严重的缺钙让她快四岁了都不会走路,甚至影响了她的牙齿发育,一直到成年,她满口才只有25颗牙。
也许是因为营养不良常年哭泣,忽然有一天,她的左眼蒙上了一层白色的东西,我后来查了许多资料也不确定那是什么,有点类似白内障。乡下没有好大夫,那层白色的东西越长越厚越长越多,最终覆盖了她的整个眼球,从此再不见光明。
而很疼她的外公,在老妈四五岁的时候上山伐木被大树砸死了,剩下毫无谋生能力没有收入的外婆,带着她和两个小舅舅,其中一个还在襁褓,没奈何经人介绍辗转嫁给了后外公,后来的外公是一个性格很乖张的小老头,比姥姥大很多,但好歹让这娘三个不至于无枝可依,姥姥在之后又和他生了四个儿女。
在继父家生活的具体情况妈妈从来没跟我说过,只是我想应该不是很愉快的,因为妈妈满了17岁那年高中毕业,找到了之前亲外公工作的林场主任,以外公是因公殉职的理由求来了一份工作,带着两个弟弟自立门户出来生活了。
一个17岁的女孩带着两个弟弟一起生活,这在我今天都不敢想象到底如何过日子的情景,老妈说起时也只是淡淡一句带过,她从来没说过自己那时候有多艰难,有多无助。
那时候的生活,应该也是相当艰难的,我记得妈妈说过一个细节,过年的时候我在吃一个沙糖桔,妈妈忽然笑起来,说我第一次见这种水果的时候完全不认识,坐车看到对面一个老太太在吃,觉得好神奇,什么东西一瓣一瓣的。
我惊讶的问:“以前北方吃不到橘子么?那时候你多大啊?”
我妈说:“17岁了……”
到了22岁的时候,邻居一个大妈介绍认识了我爸爸,那时候说感情基础是不可能有的,只是知道我爸爸当时喜欢摄影,有一个自己的照相馆,她觉得挺好,再加上两个人身体上都有一点残疾,妈妈一个眼睛失明,爸爸一侧的手臂小儿麻痹,所以介绍人和我奶奶都觉得很合适,于是在认识了28天,见了不过三四面之后,两个人就办了婚礼。
我当时听的瞠目结舌:“太有勇气了,这就敢结婚啊!”
妈妈笑着说:“那时候哪有像现在谈几年恋爱的,都是别人介绍,觉得差不多就结婚了,再说你舅舅们那时候也不听我的话,我也累了……”
嫁过来之后,感觉小的时候妈妈也是不快乐的,早些年她和爸爸总是吵架,奶奶也总是找茬,我至今记得我两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看到她夹着小包离开家的背影,奶奶还在扶着门框大骂,回身的时候把我撞到了门边的墙上,撞的好疼。
再后来,老爸老妈常年两地分居,老妈在林场有一份给宿舍挑热水的工作,我一直跟着她在林场的宿舍里生活,同寝室有很多阿姨,他们都对我很好,在我六岁之前的记忆里,老爸只是一个很陌生的影子。
等我七岁上学的时候,为了能在镇上上更好的小学,老妈办了工作调动,也是换了好几个地方,九几年老爸辞职做生意,老妈也辞了工作来给老爸帮忙,彻底成为一个全职主妇,这一在家,就是近30年……
记忆中的妈妈,总是忙碌的,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出了卧室就没有再回来歇一会的时间,大家族的生活,我们和叔叔婶婶都是一个院子,她要做十几口人的饭,要洗衣服,要打扫庭院,要喂鸡喂狗,冬天的时候还要点煤烧炉子,爸爸做装修的时候她还要跟去工地忙乎,几乎一直忙到快11点才能睡觉,偶尔吃完晚饭陪我们一起看看八点档的电视剧,大概就是她全部的休闲。
我有时候真的很佩服老一辈的女子,真的,我们今天都说自己又上班又带娃有多累,或者说全职主妇7*24小时全年无休有多辛苦,可是那一代的人才真叫累啊,没有洗衣机,洗衣全部靠手,没有电饭锅,煮饭还得点火点煤,没有吸尘器没有微波炉没有外卖没有厨房热水器,所有的一切都靠一双手一点点做,甚至连换个被罩洗完了都要再一针一针缝起来,老妈一直手指关节疼,说是生我的月子里,用凉水洗尿布冻的。
如果我回到那个年代,我觉得我一天也熬不下去,而老妈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熬了过来……
而一直在这样的生活里,我却很少看到老妈愁眉苦脸的样子,她总是乐呵呵的,偶尔有事情来了,嘴里嘀咕几声这可咋办啊?转过头又哼着小曲干活去了。
忘了说,老妈爱唱歌,嗓音极好,年轻的时候曾被一起工作的人誉为“小李谷一”,尤其黄梅戏唱的更是出色。(可惜把我生成了一副公鸭嗓)
我也很少看到她跟老爸吵架,年轻的时候两个人起冲突了,她要么闭口不言,要么干脆回林场冷静几天,回来该干嘛还干嘛。等岁数大了,更是常常看到她像哄孩子一样哄着老爸,偶尔老爸瞪眼睛,她打个哈哈就圆过去了。
老妈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从来不肯与人冲突的她,会因为在马路上见到有人虐待动物而冲出来大声制止,会在冬日里看到麻雀无处觅食而专门每天往院子里撒几把小米(最离谱的时候我还看到她把大米撒到了老鼠洞前),在街上看到乞讨的人她从来都停下脚步去给一点钱,哪怕我跟她说那种多数都是骗子,她也始终觉得:“不能,你看他们都多可怜啊!”
她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坏人,别人说什么她都信(所以这些年我特别怕他们上当受骗,也确实是上过当的,但更多的是交下了很多生死过命的朋友),老爸交友广泛,但那些最好的朋友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哥我虽然先认识的是你,但让我们死心塌地跟你做兄弟还是因为嫂子,没见过比嫂子更实诚的人了!”
在爸爸画前的老妈
奶奶有五个儿子,但一直跟着我们生活,后来病重的时候,别人都是偶尔来陪伴,只有我妈是一直照料在侧,一晚上起十几次去护理老人。外婆有七个子女,最后病重时,也是我妈一直不舍昼夜的在伺候。去年老爸中风,我在担心老爸从此卧床不起的同时,也在心疼:“老妈这是什么命啊!”
好在苍天庇佑,老爸恢复的很不错,只是越发依恋老妈,连她出去买个菜都得急冲冲的回家,老伴老伴,年轻时再磕磕绊绊,老了还是彼此唯一的伴。
记得我生轩辕和三宝的时候老妈来伺候月子,几乎每天都要跟老爸打三四个电话,而且一打都要半个多小时,我和老公小哈都感叹,估计我俩老了绝对做不到这么腻乎。小哈有时候也逗我:“你妈心里啊,你爸才是第一位的,你得靠边站。”
我觉得没啥,这样也挺好。
老妈的朋友圈,全是老爸的作品,没有我……
我以前一直觉得我的性格跟老妈一点都不像,直到后来结了婚,跟小哈刚开始也是总闹矛盾,两个人性格差异太大,难免有冲突的时候,但我发现自己和老妈那时的状态是一样的,从来不会在气头上话赶话的互相攻击,而经常是闭口不言,找地方冷静一下,等到情绪过去了再沟通。而且这么多年,再大的冲突,我们也从来没有提到过离婚,两个人都还是很传统的认为,结婚就是一辈子的事。
再后来有了孩子,为轩辕发育迟缓的事情操碎了心,小哈有时也跟我感慨:“幸亏你心大,要不早崩溃了……”我笑说我随我妈啊,天塌下来崩溃一会也就得了,擦擦眼泪日子还得接着过,就像去年老爸住院,我特担心老妈的状态,因为他俩这几年几乎过成了连体婴一样的存在,谁也离不开谁,结果她确实有时一听大夫说情况不好就大哭一场,但哭完还是该干嘛干嘛,还跟我聊天研究晚上吃啥呢。
当我在回想老妈这大半生的历程时,真的觉得如果换成我,可能很多时候都撑不下来,也许会在那么多的困境磨折中变成一个怨天尤人或者毫无安全感的人,但老妈就这么平静的走过来了,依然善良,依然阳光,依然相信世间美好,有一点小小的欢喜就能高兴好几天。
我想,妈妈教会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管多艰难,日子都得乐呵的过下去,一切总会好起来的,只要你相信这一点,你的心就永远不会冷下去。
五一的时候,回了趟老家,年纪大了,一有点假期就迫不及待的想回去看看爸妈,老妈最近迷上了看小视频,偏偏眼睛又花手机又慢,于是给她买了个新的平板,看到她抱着新平板一脸新奇与满足的样子,我的心里也涌起浓浓的幸福。
人生,是一场不停辗转的旅程
妈妈,是身后一直遥望的身影。
她在的地方,就是故乡。
团聚的日子,就是过节。
老妈,母亲节快乐,天天快乐,你和老爸都要好好的,早年那么多辛苦,以后我想让你们多享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