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英杰,武警天津总队执勤第一支队某中队班长,出生在广东肇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年,18岁的陆英杰高中毕业并拿到了大学通知书,但当时的他作出了一个让父母和亲人无法理解的决定,瞒着家人将大学录取通知书悄悄藏了起来,把早已填好的入伍申请书递交到县武装部。没过多久,陆英杰带着家人的遗憾和不解,踏上一路向北的列车,步入向往已久的军营,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陆英杰心里理解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吃够了苦和累的父母的想法,考上大学才是农村孩子改变人生命运的根本出路。可是,这一次他坚持了自己的决定,违背了父母的期望,心里也感到十分的内疚。火车上,陆英杰的脑海里回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为了供他上学,爷爷卖了家里的牛、妈妈外出打工、身体不好的爸爸也开始种起了砂糖橘……想着想着,泪水止不住往下流,同时心里也暗暗发誓:在部队一定要干出一番天地,回报自己的父母。
“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陆英杰来到部队后,不怕苦累、敢于吃苦、勤奋好学,很快在同批兵中出类拔萃。新兵连期间,班长和新战友们聊天时谈起了特战队员的故事,无意中激发了陆英杰立志要当一名特战队员的梦想。“那时候,自己第一次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想进特战。”就凭这股劲,陆英杰新训结束时,以军政全优的成绩入选了支队预备特战队。
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特战队员,陆英杰坚持每天10公里越野,沙背心、沙绑腿他不离身;爬大绳,他一遍一遍反复爬,双手掌破了一层又一层,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搏击训练,他专找身材高大的战友结对子,浑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射击,他在枪口上吊砖头挂水壶……
第一次作为特战队员参加比武时,刚刚转改士官的他因为紧张导致在快速射击中10发子弹只上靶1发。中队干部和身边的战友都知道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再三安慰他不要悲伤,但陆英杰还是哭红了双眼。“那时我想起了指导员常讲‘一颗螺丝钉和一场战争’的故事,我就像那颗没有拧紧的螺丝钉,因为自己基础不牢才打了败仗、拖了大家的后腿。”陆英杰说。
“魔鬼周”极限训练,每天进行不少于18小时的极限训练,全程多公里的行军,时刻磨砺陆英杰的身心。凭着这股拼命三郎的精神,他先后打破支队军事记录3次,5次被支队表彰为军事训练标兵,成为官兵心中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大学生士兵陶相帅想考军校,但身体素质较差,军事技能偏弱,信心不足。为帮助小陶实现梦想,身为班长的陆英杰经常鼓励小陶,并利用课余时间带着他一起加班锻炼,帮他提高军事素质。慢慢的小陶重拾了信心,主动加入到支队“红肩章”理论宣传队。年底,陶相帅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在第二年以总队第5名的好成绩考入武警工程大学。
今年春节休息期间,敏锐的陆英杰发现新兵杜荣辉偷偷抹泪,他主动靠上去找小杜谈心了解情况,得知小杜父母残疾,家庭十分困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使原本行动不便的父母生活上更加困难,才让小杜担心得哭了。陆英杰在做好小杜思想工作的同时,还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其父母转了元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陆英杰的一举一动让小杜再次流下感动的泪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转眼间6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已是中士的陆英杰凭着永不懈怠的精神矢志报国、献身强军,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立足本职岗位为强军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获嘉奖,被总队表彰为“极限训练勇士”,所带战士2人考学提干,10人立功受奖,5人走上班长岗位。
文字:李 依 尚德宝
图片:刘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