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时候调皮,可能在宝妈宝爸们的眼中看来是智力开发的一个过程。而有些宝宝们可能在生活当中,出现了一些追求完美主义的现象,也是令不少家长感到苦恼,孩子什么时候后,这么要求完美了?
小志的儿子现在已经三岁了,他经常向自己的哥们儿吐槽说:家里的孩子有时候心思细腻的让自己感到害怕。
家里的沙糖桔大家都喜欢吃,有时候想给儿子剥一个沙糖桔,可是由于打个电话暂时出去一下,妈妈这个时候过来剥一下,儿子竟然说:不行,我只要爸爸剥。孩子他妈赶紧说:谁这么惯着你?你爱吃不吃。
这时候儿子会撅着一张嘴不理他妈妈,虽然小志作为爸爸觉得自己在儿子心里的形象,比起妈妈来儿子要更依赖自己,但是儿子的要求其实不止这一点。
有时候自己在给儿子剥橘子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半儿一半儿的橘子剥散了。只要儿子发现了,就会扭过头去,抱着双手说:不行,我只吃整个的,一口一个的,我不吃散的。
这个时候妻子听见了,马上就会翻脸说:惯的你,你要吃就自己剥,你长手是干嘛的?孩子马上也会回复:就是要吃爸爸剥的,就是不能剥散。
其实孩子们在某一个阶段,可能会突然要求保持身边事物的完整性。比如说:有些孩子可能会在生活中,要求爸爸妈妈们给自己拆开饼干包装时,饼干的完整性不能被破坏。例如饼干角不能缺失,吃苹果的时候如果破了一点点皮,可能就会觉得心里不舒服,如果衣服上突然有一个洞,可能就会露出嫌弃的表情类似等等这些细节。
可能在家长眼中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在一些年纪偏小的孩子眼中可能却十分执着的在意,有时候宝妈宝爸们怎么说、怎么解释、怎么沟通,可能对孩子来说都不算太管用,所以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这是被谁惯着了,怎么这么固执。
其实,孩子也有完美敏感期。
每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经历完美敏感期。不是现在的孩子身上所特有的现象,而是在大多数孩子的身上可能都会找到这一特点。
而完美敏感期是指孩子们在年幼时期,对一些事物完整性的审美,发展到了对某一层次上的完美追求,这是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慢慢对于审美意识的捕捉。
而三岁左右的孩子最容易进入完美敏感期,如果一些成年人没有理解孩子对于完美层次的追求,很可能会觉得孩子的某些行为显得不可理喻。
如果孩子正处于完美敏感期,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比如说:成年人的世界观如果摆在孩子的面前,可能孩子不那么容易理解。如果反过来把孩子的世界观放在成年人面前,成年人也不一定就会完全接受,所以我们要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如果自己身边的孩子正处于完美敏感期,那么家长们也不需要过分执拗的想摆正孩子的完美追求,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们提提意见,如果对方完全不接受,家长们也没有必要呈现出强硬的态度,自己可以转移话题,不去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