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圩柑橘变香饽饽

——回龙圩做大做强柑橘产业纪实

在回龙圩,传唱着这样一首民谣:“娃娃上学堂,小伙娶婆娘,老乡盖楼房,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靠柑橘来帮忙”。

走进回龙圩,只见田里种的是柑橘,车上载的是柑橘,招待客人水果的是柑橘,甚至修建的旅游厕所也是柑橘造型。回龙圩10万亩集中连片的柑橘基地,年产柑橘25万吨,年创产值13亿元。柑橘,已成为回龙圩的符号和名片。

但令人奇怪的是,回龙圩的街上却无柑橘出售。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回龙圩的柑橘提质增效,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每到成熟时期,省内外的经销商像候鸟一般直接把大卡车开进果园,一车一车运走,供不应求。

回龙圩的柑橘走到这一步,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自然产生,而是该区按照“五化五转”路径做大做强柑橘产业,让荒山变成青山,让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抓品种市场化种什么围着市场转

回龙圩原本种植的柑桔品种主要是温州蜜柑和华盛顿脐橙,成熟销售期在柑橘集中上市的10月至12月,每斤价格0.8至1.5元,产值每亩只有元至1万元。

近几年,回龙圩管理区党委转变思路,邀请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把脉问诊,变“我种什么、卖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种什么”,在全区统一规划和布局,通过发放种苗补贴,引导果农改种2月至5月错位上市的默科特、沙糖桔、沃柑3个柑橘新品种,每斤价格5至8元,每亩桔园的收入可以提高到5至10万元,且供不应求。

八仙洞村的周国秀以前种植老品种哈姆林,一亩仅可实现产值一两千元,将80余亩地全部改为种植默科特后,每年收入多万元,自建两栋小洋楼,还买了3辆家用小轿车。

抓生产标准化怎么种围着技术转

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田间管理”变成“车间管理”,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黄龙病防治、统一成熟采摘、统一分级销售、统一使用“回峰”品牌,规范柑橘的产、供、销。同时全面推行“三挂一安装”,即挂黄榜、挂诱杀瓶、挂捕食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减少农药投用,确保绿色健康。

每年聘请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举办两期群众培训班,每个季度邀请当地的种植能手到田间地头为群众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同时建立柑橘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柑橘生产的标准化、生态化、科技化。

抓产品品牌化卖什么围着牌子转

努力改变传统的无记名式卖农产品方式,变“卖果子”为“卖牌子”。狠抓“三品一标”认证,规范“回峰”商标的授权使用,提高品牌含金量。目前,回龙圩柑橘认证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建成国家农业部柑桔标准示范园1个、柑桔出品注册基地3万亩、湖南省现代农业柑桔特色产业园区3万亩;管理区农垦集团公司获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回龙圩柑桔基地荣获湖南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称号,正加快申报柑桔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并积极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

抓经营主体化怎么卖围着能人转

改变传统农户“单打独斗”的形势,充分释放经济能人、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目前,管理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柑橘协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水果初加工厂33家,种植柑橘2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户。同时大力支持发展电商平台,从事电商销售的年轻人已有五六十人。回龙圩柑橘协会秘书长蒋海舟是从长沙返乡创业的“85后”,年网络销售额达0万元,实现收入万元。

抓产业多元化怎么调围着链条转

紧扣产业融合发展大趋势,依托柑橘产业大力发展农技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每年向江西、广西等省份和周边县区输出柑桔生产技术服务队多个,全区柑橘初加工厂的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全域旅游发展风生水起,不断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延伸供应链。

作者:邓东海

[责编:蒋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