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潘庆标,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平等村党支部书记,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标哥”。他“一个人带富了一个村”:平等村曾经是武鸣区出了名的“三无村”——无田、无水、无钱。如今发展水果产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年元到年增至元;进村公路宽敞平坦,村里一栋栋小楼房整齐划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
找水、修路、兴产业,新官上任三把火
年,潘庆标挑起平等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如何改变平等村的面貌,让村民富起来?“找水、修路、兴产业”,潘庆标的脱贫路径清晰,撸起袖子一心一意带领村民开拓致富新天地。
“在打了8口井没有出水的困境下,标哥自己垫资2.5万元,号召村干每人出元,重启打井工作,后来终于给我们村打出了水井。”说起标哥的担当,村民潘庆文竖起大拇指。平等村全村多户,多人,壮族同胞占90%,是个缺水的穷山村。解决了喝水问题,潘庆标又开始谋划修路。“没修路以前,我们上街要带两套衣服,走到城里个个都变成泥人了。”说起当年的路况,村民们个个摇头。潘庆标规划路线、走访调研、筹集资金、争取政策,最终为平等村带来了7条共16.5公里的通屯水泥路,使平等村成为武鸣区城厢镇第一个屯屯通水泥路的村。
水喝上了,路也通了,怎么让口袋也满上?平等村是个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村,村民们一直以种植玉米、木薯、西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产量低,品质不好,效益低,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潘庆标自掏腰包带领村干到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进行考察,回来之后引进西瓜优良品种“黑美人”。为了让村民看到成效,他率先在路边示范种了5亩新品种。“拿回来60包种子发给大家,没人敢种,那我就自己种,种出来的黑美人又脆又甜,收果老板来地里直接收走了,第二年,村民个个说想种了,拿回亩种子还不够,我和村干又跑去海南买了多亩种子,那年整村就差不多种了亩。第三年,周边村全都跟上来了。”就这样,潘庆标和他带回来的“黑美人”为平等村挖到了第一桶金。
2
调结构、同致富、换新颜,“三无村”变“小康村”
在良种西瓜上尝到了“甜头”,潘庆标知道他们村找对了致富路子。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潘庆标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争取土地产出最优化。
探索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有些品种不成功,我试种的70亩葛根和六月脆蜜桃,由于土质气候不一样,试种了2年不成功,亏了6万多块钱。年我又试种了4亩云南红梨,树长势很好可就是不结果,种到第3年就更换成桂花梨,终于又找到了一种适合我们村的品种。”引进新品种,潘庆标总是拿自己的地先做试验,不怕吃亏。村民苏卫告诉记者:“我之前种木薯、老品种的西瓜和甘蔗,每年收入只有3万到4万元。后来跟着标哥调整了种植品种,收入翻了一番,今年收入预计能超过10万元了。”
年,潘庆标带村民去参观沃柑基地,引进了1多棵沃柑苗。为了种好沃柑,潘庆标还请来了县里“水果办”的人员给村民培训种植技术。在“领头雁”潘庆标的带领下,通过调研和不断尝试,平等村在发展良种西瓜的基础上,还发展了柑橘、蜜柚、桂花梨等特色种植产业,逐步建立起了良种西瓜生产基地和沃柑种植基地。如今,平等村水果种植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村种植西瓜多亩,柑橘多亩,蜜柚亩,桂花梨亩……村里的水果种植产业风生水起,村民收入节节攀升。村里的“90后”小伙子覃良治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我以前在工厂做管理,每个月也有元至元,现在回乡创业3年多了,种有2亩枇杷,5亩砂糖橘,5亩桂花梨,2亩沃柑,砂糖橘和沃柑地里还套种了西瓜、木薯。今年预计西瓜收入4万多,桂花梨1万8左右,枇杷元左右,木薯元左右。明年枇杷、桂花梨丰产了,沙糖桔开始量产,沃柑后年量产,等我的果树都丰产,预计一年能收入几十万元。”
村民们富裕了,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潘庆标又向自治区有关单位申请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年在村里建起了气雾培育智能化瓜果蔬菜大棚示范基地,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实现平等村集体经济增收,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今,平等村集体每年收入30万元以上。
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致富的同时,潘庆标还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他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平等村4组和5组的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还争取资金给平等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起了篮球场、戏台。据统计,年至今,国家财政投入加上发动村民自筹,共有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平等村。
“带领平等村走上致富路是我最大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十几年来我都没停下过。”以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与担当,以致富带头人的创新与实干,从一人富到人人富,潘庆标从未忘记自身的职责与担当,始终把平等村村民的生活福祉放在首位。年,潘庆标获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年获全国科普先进带头人荣誉称号;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年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代表壮族群众发言。年,潘庆标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并参加国庆观礼。
3
抓党建、育新风、促团结,让家园变得更美好
担任平等村党支部书记10多年来,潘庆标一直注重抓党建,通过党建引领促进平等村经济的发展。他重视培养积极向上和文化水平高的青年和退伍军人,把他们作为党的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来培养,每年发展1至2名年轻党员加入党组织,目前该村党支部由年的3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48名,其中除了10多名老党员外,其余30多名党员人人是致富“领头羊”。
为加强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谐村风民风,潘庆标坚持对党员、群众进行感恩和法制教育,党员、群众感恩思想、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他带领村“两委”制定有符合本村实际的、简明易行的道德规范,还根据形势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的村规民约。村里成立有治保会、治安联防队、调解会,对一些后进青年做帮教工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培养村民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营造一个遵纪守法、安全文明的良好氛围。此外,他还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村里建有图书室、电脑室、百米文化长廊、灯光球场、戏台、文化活动室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在春节、三八妇女节、五四、端午、七夕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系列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平等村壮族人口占90%,潘庆标尤其注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将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民族事务窗口,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联系。他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己任,积极走访村内各族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搜集相关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他们的所需所求;他通过培训教育,增强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造出一支团结精干、有作为敢担当的干部队伍;他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平等村各族群众和睦相处,村风正、民风好,处处彰显着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该村先后荣获“南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村”“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作者:梁晴编辑:王小玲
原标题:《“战疫情奔小康奋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壮族代表”潘庆标:一人带富一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