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小心农资造假黑幕曝光比忽悠团

春耕在即,我们经常说忽悠团下乡兜售肥料,请客吃饭,大车拉着去酒店听课,然后忽悠大家下订单。但其实,造假手法天天变。今天我们介绍的3起造假案件,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忽悠团直接下乡卖假农资。现在马上春耕了,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1.定远县首例特大生产、销售伪劣农资案

偷工减料,成本降低,

吸引农资经销商进低价货。

甚至出现所谓的“定制”肥料!

警方查获的伪劣化肥(图片由定远县公安局提供)

据造假嫌疑人阐述,他们生产出成品复合肥后,以一吨低于市场价近元(每吨1元)的价格卖给经销商,因为进价低,造假嫌疑人迅速发展了17名代理商,遍布滁州、合肥、马鞍山等地。

为了确保独家经营,造假嫌疑人从网上找已经倒闭的复合肥品牌,再大量订购品牌包装袋进行分装、销售。同时,他还经营“定制服务”,按照17名代理商的要求,对化肥的配方进行缩减,进一步压降化肥的成本。截至案发,其一共制作了49种品牌的复合肥,确保每个经销商手中都有2-3个“独家品牌”。

关于如何缩短造假成本,造假嫌疑人说:“没有氯化钾,会导致农作物根系不稳,稻谷不饱满,种植这块涉及土壤、种子、化肥、农药、灌溉……很多因素,当时想着农户们每亩减产个多斤,他们也不会把问题联想到化肥上。”包装依旧是按照国家正规标识去标注的,但为了节省成本,在生产的复合肥的过程中,并没有添加成本价格比较高的氯化钾。

2.滨州“11.13”特大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

低于市场价近三成价格,

吸引农资经销商。

犯罪嫌疑人搭建的销售网络错综复杂,涉及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全国12个省份96个城市,下游经销商40余人,涉案总价值达到了1.6亿元。其中,联系最密切的是广东省,他生产的假农药几乎覆盖了所有村落、门市部。

犯罪嫌疑在没有获取农药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冒用他人登记证号,通过低浓度原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灌装数百种假农药,贴牌卖给下级经销商。

价格低于市场价近三成,下级经销商为了赚取高额的差价,明知嫌疑人没有生产、销售的资质,仍然大量购货,更有甚者结合农药出售行情,主动提出“造假”需求,再以和市场价基本持平的价格卖给农药门市部和农户。

农药掺假,极大损害了农户的利益。调查过程中发现,云南的一位农户种了80亩沙糖桔,因为喷洒了制作的假农药,导致颗粒无收,损失达50万元。

3.广州“唯农农资”假冒注册商标案

购买大量过期伪劣农药,

网上农资店销售。

种植户在购物平台上购买了某品牌的系列农药,使用时发现所购买的商品外包装防伪码被人为破坏,且经济农作物使用后无药效。经相关农药生产经销企业对涉案品牌农药的鉴定结果显示,全部为假冒注册商标产品。

经查,嫌疑人从全国各地购买大量过期伪劣农药,销售给惠州“唯农农资”网店经营人,将过期农药原有标识撕掉,重新粘贴假冒农药商标标识,并使用激光打码机在重新粘贴好的假冒标识上打码,更改生产日期及防伪码,最后通过购物平台的网店,将假冒农药、伪劣农药向全国各地销售以非法牟利,销售假冒农药的上下线涉及十几个省市。

看完上面3起案件,相信大家应该有发现,说来说去,都是利益驱动的问题,低价诱惑。前2起是用低成本吸引农资经销商去售卖,第3起是网上售卖(网上也是低价吸引)。

作为农资人,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那些坑农害农的同行经销商,抵制低成本诱惑,切勿走进歪路。

而作为种植户,如果我们没有甄选农资的本领,那就尽量找个靠谱的、长期合作的农资店去购买,帮助避免风险。一定要记住,商品的价值是根据成本来定的。价格低,不要觉得就是占到便宜了,里面很可能有猫腻。

一定要留个心眼!

有的造假,

我们从包装上可能也看不出来的。

尽量去正规渠道购买农资,

切勿因为一时便宜,毁了一季庄稼。

来源:农财网农化宝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