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村道整洁通畅,
一间间民居整齐干净;
庭前,鲜花绽放,屋后,蔬果飘香……
走进四会市江谷镇老泗塘村,
秀美的田园风光令人难忘,
每逢周末乡间民宿更是“一房难求”。
老泗塘村是四会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
四会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
坚持全员发动、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精品示范,
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变处处美,
由一业兴变多业旺,
由一时美变持久美。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44家
雨过天晴,江谷镇清平村委会大窝岗村村口绿植散发着雨后的芬芳,小池塘流水潺潺,乡亲们坐在石凳上唠着家常,吃着村里食品厂生产的凉果,好不惬意。
作为大窝岗村的门面,如今鸟语花香的村口小景,曾是臭水沟和村民垃圾堆放点。“不整治人居环境这个‘老大难’问题,村里就没有凝聚力,大家便更要往外跑了。”江谷镇党委副书记郑金和告诉笔者,该镇根据“规划先行、群众主导、留住乡愁”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大窝岗村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打造一块、提升一片的示范效果。
▲清平村委会大窝江村
“规划先行”——在施工前,江谷镇聘请规划设计公司对大窝岗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对现有山、林、田、路、房屋、鱼塘等“大景观”整体点缀提升,规划配套完善文化室、垃圾屋、污水处理设施、健身场所等公用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群众主导”——大窝岗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建设前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设过程中积极发动群众出钱出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据统计,村民共集资约万元,出动多人次参与建设。在干群积极配合下,大窝岗片共清拆危房旧房间,共清拆面积平方米。
“留住乡愁”——该镇坚持将“留得住乡愁”作为大窝岗村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最大限度地做到少拆少建,努力打造整洁舒适又不失“乡味”的美丽乡村。
目前,该村已完成禽畜污染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等“三大整治”和村道硬底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等“五化”主体工程建设。
“家乡环境变好了,兄弟姐妹们都回来了,村里热闹多了。”曾在外地打拼的阿峰,近年也返乡建起新房,热心参与了村里大小事务。
老一辈的乡贤黎炳新在近年把经营三十年的食品厂迁到家乡,助力家乡发展。清平村党支部书记顾煜仔告诉笔者,此前村委会是负债运作的,在乡贤不断回流并引入产业后,不仅盘活了村级集体经济,还流转了数百亩撂荒土地,每年纯收入超10万元。
△黎炳新一直全心全力发展食品厂。图源:西江日报
在乡贤的带动下,江谷镇的产业随之兴旺起来:澳洲淡水小龙虾养殖基地落户生根,年产成品虾达3万斤,年产值超万元;占地面积亩的三角梅种植基地为全四会最大,三角梅年销售额超万元,销往全国各地。
△江谷镇三角梅摄影-伍世锋
当前,四会积极发展美丽乡村产业示范带,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各方乡贤、客商选择走进四会田间地头投资农村、发展农业。据统计,四会全市共培育壮大了农业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格局加快形成。
村貌提升为农文旅结合带来机遇
采摘新鲜清甜的沙糖桔,亲近可爱的小动物,体验卡丁车、越野车、彩虹滑道等游乐项目,住进“抬头即是星空”的特色民宿……四会市桔子小镇田园综合体生态圈位于下茆镇马陂村,是四会沙糖桔系列品牌形象的展示窗口。年,该景区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增加沙糖桔第三产业产值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收益。
江寨自然村是进入景区的第一站。“几年前,这里连一条像样的村道都没有。”江寨村村长钱道明告诉笔者,年全村村民决定铺设水泥路,总长米,总工程约13万元。每一位村民乡贤踊跃捐资,加上村小组的结余租金,总共筹集到9万元。“修路钱不够我来补。”村长钱道明魄力十足,终于,一条灰白的、平坦的水泥路提前建设完成,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大家都对这条来之不易的村道爱护有加。
铺好一条路,凝聚一村人,唤醒一条村。江寨村家园意识日渐浓厚:村里要修广场、建凉亭,陈东城等村民主动让地,投工投劳;每一户村民都自觉将垃圾放入固定投放点,保持村子干净整洁;村民主动参与四小园改造,把自家门前屋后装点精致。
△乡村风貌持续提升,为农文旅结合带来了机遇。南方+施亮拍摄
乡村风貌持续提升,也为农文旅结合带来了机遇。下茆镇全力打造“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及“美丽廊道”精品线路,桔子小镇田园综合体生态圈一期建设项目作为精品线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建设包括马陂大寨村、崀咀村、江寨村、大路坪村、高崀咀村及长龙村等6条连片整治区。
景区前期需要投入,后期重在维护。如何做到政府小投入,管理大效益?该镇从转变村民的观念入手,培育起家园意识,设立村规民约,形成良好乡风。
“请往这边走,再往前就是桔子小镇了”“从这儿拍照角度最好”“民宿就在前面”……每个周末,钱道明便化身导游,耐心地指引着各方来客。他告诉笔者,每一位村民都是景区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有在景区里工作的,有沿线卖农产品做小生意的,也有自发值班保洁的。“家乡就是景区,景区搞得好,大家脸上也有光。”钱道明说。
近年来,四会正探索多村联动开展“农村景区化”改造,串珠成链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打造古邑碧道画廊示范带,发展文旅产业。目前,南部古邑文化展示片已完成主线X线网红路、贞山禅意宝林、江纸古韵、渔港湾等重要节点建设,串珠成链。北部生态农旅体验片桔子小镇生态圈、江谷湾里水乡农业观光示范带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江纸古韵节点的古木栈道。何洪锋摄
打造大湾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
四会市拥有13个镇(街)共条行政村,土地空间广阔,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四会市主要负责同志曾表示:“四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主城区的崛起,更是广阔乡村的振兴。”
近年来,四会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四会编制出台《四会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及13个镇街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展现乡村风貌。在规划过程中,四会加强乡村特色景观、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和利用,并积极开展“秀山、景田、美村”等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乡村地区环境品质和价值,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岭南山水画廊。
全域整治是四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显著特点。四会创新激励机制,实行擂台赛,掀起了一轮筹资投劳竞争热潮,所有村庄筹资投劳越多的建设标准越高,筹得越快的优先建设。
当前,四会已启动建设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条,已建成地豆镇下街村、江谷镇杨村等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7条自然村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精品线取得初步成效。农村卫生保洁纳入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范畴,农村垃圾处理率达%;建成10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干净整洁村全部实现雨污分流,首批座村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已投入使用;基本完成自然村“村村通”自来水项目建设。
在推进乡村风貌管控提升过程中,四会通过一系列的机构、人员、政策等配套措施,探索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各镇(街道)分别成立了镇村空间规划委员会,统筹所辖镇街的空间规划工作,形成科学、民主、高效的规划建设管理决策机制。并由市、镇(街道)选聘一批乡村规划师,参与涉及规划建设事务的研究决策,加强对乡村规划建设的指导。按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原则,完善农房建设技术标准规范,制定农房建设管理办法,建立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制度,有效规范农村地区建设行为。
来源:四会市融媒体中心四会发布编辑部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