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满怀信心

编前语

年,是桂林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桂林视察,赋予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新使命新要求,为桂林高质量发展确标定向、擘画蓝图。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牢记领袖嘱托,凝心聚力,奋勇前进。

这一年的努力,究竟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作为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桂林百姓最有发言权。我们从今天起推出这组特别报道,通过一些行业的普通桂林人讲述过去一年里亲历的故事,在回顾中盘点过去,也期待更辉煌的明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事业。在刚刚过去的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增速创近20年新高;六大百亿元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粮食总产量.16万吨,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全区第一;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个、村屯全域基本整治个……这是我市乡村振兴交出的成绩单,每一个数字都让人振奋,更让扎根在生产第一线的农业人信心更足了。

近日,记者走进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农业人,听听去年他们的故事。

小小香菇让集体经济更壮大

香菇是不少人喜欢的食材,在春节的餐桌上更是不可或缺。在荔浦最边远的水库移民村——花篢镇南源村的香菇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种植大棚里,菌筒上密密麻麻的香菇长势正好,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分选、装箱、打包,每天从这里运到桂林、柳州、南宁等地的香菇就有斤左右。

记者了解到,南源村的村民历来有采摘野生香菇、栽培香菇的习惯。前几年,南源村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两委干部为骨干,组建南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建起了香菇大棚种植基地,吸收全村农户入社。

经过几年的发展,南源村的香菇产业成为南源村的支柱产业,也带动了周边村一起发展香菇产业。

去年,南源村的香菇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更是迎来了一次升级。“以前我们村没有村集体经济,现在依托香菇种植产业链,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越。”在去年刚刚当选南源村党总支书记的钟明义告诉记者,全村人都看好这一产业,他们有信心把这个产业做好、做大。年,他们对数个种植大棚进行了改造提升,通过钢架焊接增加种植层次,让香菇菌筒从原来的“平房”住进了7层“楼房”,仅一个大棚能放置的菌筒就从个增加到个左右,“这样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香菇的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南源村香菇产业的发展不只是在产量上做文章,他们还购买了香菇烘干设备,在销售鲜香菇的同时,也开始生产干香菇,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香菇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发展,也给我们村里的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带来了很大的改变。”钟明义说。

如今,荔浦市花篢镇的香菇产业以“南源村模式”拓展至其他面上村,形成以南源村为中心的荔浦市最大香菇生产加工基地,并“抱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花篢山珍”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公司,注册“花篢香菇”以及“花篢山珍”商标,并以“实体店铺经营电商平台”的经营方式,通过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延伸特色产业链,提升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为集体经济发展加足了马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3年行动计划,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含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质增效,各项考核指标居全区前列。同时,我市大力发展融合集群、服务创收、红色业态、飞地组团等经济,着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动能、新体系、新模式,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

“东方神果”有了更大的发展

素有“东方神果”美誉的桂林罗汉果是中国特有物种,桂林是它最大的生产与出口基地,占据全球90%产量。如今,桂林市通过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打造产业联盟,开展罗汉果标准化育种育苗、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果品加工技术研究,建成了一批罗汉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形成了以永福、临桂、龙胜为主的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产量10亿-12亿个的罗汉果主产区,并辐射桂林周边市县及湖南、贵州等省。

永福县连众果蔬专业合作社承包了亩地进行罗汉果统一种植,再加上社员的罗汉果田,罗汉果种植面积达到近万亩。负责人韦新连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的罗汉果虽然受到天气影响,产量略有减少,但也达到了近万吨的产量。“去年罗汉果的收购价格比往年都好,平均1.2元一个,这给我们种植罗汉果的农户极大的信心,今年要把罗汉果种得更好。”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桂林罗汉果产业发展,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品种选育、基地种植、科技支撑、公共服务、整果利用、甜苷提取、加工转化、残渣循环利用、旅游、电商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罗汉果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出了罗汉果甜苷、浓缩汁、饮料、食品等50多个产品,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互联网让更多人吃到“桂林味道”

桂林沙糖桔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其上乘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年桂林沙糖桔种植面积约万亩,产量预计万吨,是全国沙糖桔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地区,已成为桂林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春节前这段时间是沙糖桔销售的黄金期,在荔浦、永福等地,每天都有满载沙糖桔的货车开往全国各地。这段时间也是从事农村电商的莫国蜜最忙碌的时候,而与传统的沙糖桔销售不同,他是通过网络平台把桂林沙糖桔销往全国。

前几天,记者来到位于临桂区友谊路旁的一快递仓库,仓库门外摆放着不少果筐,仓库内数名工人正在对刚收回来的沙糖桔进行分果、打包装箱。

“你们要注意看,那些皮花的果、小果,不符合发货要求的都要挑出来。”莫国蜜一边跟工人交代着打包要求,一边贴着快递单。

莫国蜜从事农村电商已经3年多了,3年前他也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卖农产品的农业人。

“之前一直在外地工作,离家太远,就想回来找点事做。”莫国蜜说,当时他比较看好水果这种“经济农产品”市场,再加上网购模式发展得不错,就和朋友一起干起了农村电商,沙糖桔就是他们最初在网上卖的农产品,这几年,沙糖桔的销售量逐年增加,去年全网销售的沙糖桔就达到万多斤。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电商方面进行大胆的摸索和尝试,大力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市商务局牵头组织编制了《桂林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桂林市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谋划蓝图、指明方向,不断完善我市电子商务顶层设计。“我们加快互联网下沉、农产品上行,这几年累计开展农村电商业务培训4.13万人次,电商带动就业1.2万人,年,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26.55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累计培育农产品网销单品个,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98亿元。”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越来越多的人像莫国蜜一样从事农村电商,通过互联网,把桂林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吃到“桂林味道”,助力乡村振兴。

鲜花朵朵让乡村旅游更靓丽

近年来,七星区以农旅结合产业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精心策划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乡村文旅项目,并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市民吴女士是骑行爱好者,只要天气好的时候,她都会邀上朋友在漓江边的绿道上骑行。“去年我比较喜欢去的绿道就是在七星区的竹江休闲绿道,在绿道的终点有一处连片的花海,特别好看。”

吴女士所说的花海就位于七星区“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内、竹江村委沙洲村的一米阳光花卉基地。

从原来的一片荒芜到现在的花团锦簇,一米阳光花卉基地负责人秦亚晶表示,是美丽的漓江山水吸引他们在沙洲村打造一米阳光花卉基地。经探索,他们成功种植出了适合南方气候的玫瑰、蔷薇等花卉品种,基地还种植了绣球花、小雏菊、牵牛花等十余种花卉,打造以爱为主旋律的浪漫花海,每天都能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去游玩、赏花,“去年我们接待市民、游客十多万人次,淡季每天上百人次,旺季基本就上千了。”

随着市民、游客来得越来越多,不少村民也在家门口端起了乡村旅游的“饭碗”。沙洲村以“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创建为契机,以花为媒,鼓励村民扩大大棚种植面积,并且将特色民宿置于花海之中,打造“春有花,夏有树,秋有果”的乡村田园旅游景观,衍生出采摘、旅拍、食宿等服务。

“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就是我们在绿水青山下的‘花样经济’。”秦亚晶说,随着七星区政府不断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沙洲村村容村貌也有了提档升级,在他看来,这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硬件条件都已具备,而他们今年就要乘着这股“东风”,不断完善现有板块的规划建设,提升基地花卉的品质和景观,让基地成为漓江边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这只是我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一个缩影。我市于年在全区创造性地成批次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新载体,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引入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农村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为桂林农业产业升级、农村价值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新动能,从而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

来源丨记者谭熙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