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特色产业富民坝区土地生金天眼新

眼下,漫山遍野的黄金百香果轮番上市,数百亩的秋冬蔬菜长势喜人,标准化菌棒厂日产已达到6万袋……特色农业在荔波势如“拔节”,行走荔波亩以上坝区,特色农业让人眼前一亮,一片片土地“生金”,成了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甲良坝区:荒田如今变了“模样”

还是这座山、这片地,可如今却大变“模样”。变化在引进龙头企业后发生。一年间,甲良坝区上,迅速建起一座标准化钢构厂房,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的食用菌产业,成了带富一方的扶贫希望。

甲良镇食用菌厂房

项目实施了第一阶段后,标准化菌棒厂日产已达到6万袋,这样的高效得益于现代化、机械化、流水线的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管理。走进甲良坝区生产菌棒的车间,环境明净亮堂,机器轰轰作响,几十名工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忙碌着,一片繁忙但有条不紊的景象。菌棒厂配料、拌料、装袋、消毒灭菌、液体菌种发酵、无菌化接种等许多程序通过“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菌棒质量。

好产业带来“好光景”,这个效果已开始显现。项目建起来后,周边村民纷纷进厂当起了车间工人。目前,厂区用工加车间管理直接增加就业岗位人以上,其中贫困户35人左右,随着项目建设进程加快,这个数据还在增加。贵州五象实业与广州帮扶项目合作,打造为甲良镇的扶贫车间。

甲良坝区的食用菌产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坝区还有提子、杨梅、蓝莓等产业,如今,荒田荒地变成标准坝区,成了荔波县的样板坝区。甲良坝区位于荔波县甲良镇西北部,坝区总面积亩,涉及甲良镇甲良村洞庭一、二、三组户人,其中贫困户38户人。现有机耕道5.1公里,食用菌生产房㎡,冷库m3,冷藏车1辆,有效灌溉面积亩。根据甲良坝区海拔、气候和土壤类型,确定主导产业为食用菌和提子,食用菌主要由贵州五象实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并带动群众规范化种植。提子主要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种植面积亩,已种植5年,产量1公斤,亩产值达10元。

豆村坝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豆村坝区位于小七孔镇和平村,坝区面积亩,涉及和平村豆村4个组户人,其中贫困户43户人。坝区现有机耕道1.7公里,生产步道3.3公里,有效灌溉面积亩,流转土地亩。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金秋时节,荔波田间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豆村坝区黄金百香果基地,绿油油的黄金百香果藤爬满了果架,一颗颗金灿灿的百香果挂满了果架,空气中满是百香果浓郁的香甜。工人们正在忙活着采摘成熟饱满的果子,捧在手心里的是收获,写在脸上的是幸福。

荔波黄金百香果

“以前都不知道黄金百香果是什么。农村产业革命之后,我们这里种上了黄金百香果,可比以前的玉米、水稻管钱多了。我再也不用放着老人、娃娃出门去打工了,一年攒的钱比在外面打工还多。”闻着浓浓的果香,豆村村民柏应珠一边忙活着摘果,一边笑着告诉记者。

豆村坝区黄金百香果基地呈现模式新、技术强的特色。该基地采取“SPV”运行模式,由国有平台企业与社会组织联合组建合资公司荔波金荔百香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通过“项目公司+镇政府+贫困户”模式种植,建立了农业保险保障机制。同时,聘请省农科院贵州省百香果首席专家李安定博士参与技术指导、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基地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发展标准化,有效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百香果产业助民致富

西竹坝区:秋后蔬菜连接城乡

秋冬的山间田野,树叶开始泛黄。而11月的西竹坝区,却是铺上绿油油的“地毯”,地里的小白菜、豌豆角、莴笋等蔬菜拔节生长,到处是村民繁忙的身影。

今年来,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西竹坝区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为抓手,大力推动秋冬种,以调整蔬菜种植为主抓手,通过“村社合一”模式组织发动群众,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集中连片打造西竹坝区秋冬种蔬菜基地。由村社出面协调闲置田地,集中无偿分配闲置土地给愿意种植的农户,社员“零成本”变种植大户;向县农工局申请“校农结合”蔬菜种植项目,争取到项目资金支持,大大降低成本,增加群众种地积极性,90多户农民地里种菜“挖金”,为西竹村今年“减贫摘帽”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蔬菜产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一阵爽朗的谈笑声从蒙敏波家的菜地里传来,五六名村民正在帮忙采摘新鲜的小白菜。“10亩地是跟村里免费领的,合作社不仅帮犁地,参加的社员还有补助,政策好啊!小白菜这些天开始卖了,每天我大概能收斤,一天收约有多元,可以卖到过年。”蒙敏波一边采摘着地里的蔬菜,一边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就今年的秋冬蔬菜,预计能给家里增收3万多元。

今年,收割完自家20个大棚西瓜后,听说村里社员可以认领秋冬种田地,勤劳肯干的蒙文翠又积极报名认领了52亩土地,带头种植秋冬蔬菜。“加入合作社就是好,出机械帮我们犁好田地,种地还有补贴,村里协调土地,我们只管种,成本减少了,种出来的蔬菜相当于‘纯收入’。”地里头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有莴笋、油菜、生菜苗、白菜、豌豆尖、菠菜等。“白菜已经开始卖了一个星期,收入有0元钱,现在干活有机械,一人我也可以种几十亩,预计秋冬蔬菜能卖四五万,加上夏天卖瓜收入,一年收入估计七八万元,这是我们过去种地想都不敢想的。”蒙文翠乐呵呵地向记者说。

西竹坝区春夏主打种植水稻,待水稻收产后,秋冬充分再利用田地资源,协调土地推广秋冬蔬菜种植,扩大一亩田的增收效益,一亩地除了稻米收入后,还有秋冬蔬菜等收入,收入足足翻了几番,探索出一条坝区发展产业脱贫的路子。

福利坝区:产业多元百姓富裕

位于樟江岸边的福利坝区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金土地”,好似一块“聚宝盆”,眼下正是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象。走近看,那片日光大棚下,绿色藤蔓下藏着一颗颗娇翠的草莓;躲在遮阳棚里的是各种花卉,红的、紫的、黄的……争奇斗艳;沙糖桔园里,一株株绿树间已泛起点点桔黄……俨然一幅斑斓多彩的画卷。

11月走进坝区草莓种植大棚里,一片绿意盈盈,工人们在打理多余藤蔓,让草莓长势更好,少量草莓已经成熟,散发出诱人气息。

草莓基地的老板兰君芳是从浙江来的,看中福利坝区的好山好水,便落户当地发展起30多亩草莓种植,搭了30多个温室大棚,通过大户带动产业发展、贫困户就业,长期雇佣工人6—7名。她一边梳理草莓果叶,一边向记者介绍说,今年我们基地的草莓长势很好,已经开始陆续结果,过半个月就要上市,采摘期从11月中旬一直到明年的6月份。

小小草莓致富希望

“从今年9月忙活到现在,我领了工资有0多元。”贫困户蒙桂芝是草莓基地的长期员工,谈起来基地务工的收入,她乐得合不拢嘴。她去年开始就来基地务工,流转了2亩多土地,每年有0多元的租金收入,又来基地务工,每月也有近0元工资,自家还发展种植蔬菜、蜜柚等,一年增收有了保障,实现了稳定脱贫。

另一头的沙糖桔园,桔香飘溢,蓝天白云下,一簇簇青桔缀满枝头,要不了一个月,就要由青变黄成熟上市,果农们一边忙活着一边谈论丰收,处处欢声笑语。目前,福利坝区沙糖桔种植从最初的1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多亩,合作社社员也发展到多名,覆盖全村贫困户,村民通过土地等形式入股,实现了“三变”。沙糖桔销往都匀、凯里等地,年纯收就有多万元,仅农民分红就有10多万元,妥妥地成了村里的“致富果”。

砂糖橘果园

据了解,福利村坝区面积共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亩,流转土地亩,有机耕道2.2公里、自流灌溉水渠2公里,有大棚设施30亩,电网覆盖率%,农机拥有量台。经过坝区农业结构调整后,目前,水果种植面积亩,蔬菜种植面积亩,花卉种植面积15亩。综合机械化为%。福利村坝区内现有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及1户种植大户。

广袤农村天地宽,自然气候、资源禀赋、种植传统各不相同,荔波县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开发潜能,让乡村特色产业连接城乡,富裕农民。全县共有亩以上坝区25个,总面积35.48亩。其中:0亩以下坝区14个,0亩至0亩的有7个,2亩以上的坝区有4个。最小的坝是尧古坝,有亩,最大的坝为茂兰坝,有亩。25个坝区共涉及7个乡镇26个行政村,覆盖农户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

今年以来,荔波结合各坝区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围绕“1+5+N”产业选择,注重产业选择,抓牢技术培训,多渠道聚合资金,强化利益连接,加强产销衔接,发挥党组织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县坝区已调整种植桑树、百香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1万亩,占坝区总面积的56.5%。经营主体实力明显增强。引进贵州柏柱洋生态农业、广州粤盛公司、贵州五象实业、贵州绿宝石丝绸等龙头企业引领荔波桑蚕、黄金百香果、仿野生铁皮石斛、青梅产业发展,而这四个产业在质量和规模上均排在全省前列。目前,坝区共有经营主体47家,实现订单面积有1.4万亩,占坝区面积的42.88%。规模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通过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全县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全县种桑达到了3.7万亩,实现了%的订单式生产,黄金百香果种植面积达到0.7万亩,成为了全省黄金百香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坝区亩产值今年预计达到元/亩,比年增加元,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效益显著。坝区农业结构调整不仅直接给种植农户带来收入,还通过资金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坝区务工等多种形式获得收入。目前,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流转土地1.37万亩,农户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万元;小七孔镇、甲良镇、佳荣镇分别以扶贫资金万元、万、万元入股百香果、食用菌坝区企业,每年可为贫困带来分红收入70万元。

作者  蒙莎莎

编辑  周铁迁编审  程兴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