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西林县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本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西林品牌建设,助力西林产业振兴。
围绕助农增收,落实产业补贴政策
西林县落实各类产业发展政策补贴,多渠道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保障,激发群众发展产业内生动力,促农增收致富。年,共落实产业奖补资金.16万元、农业补贴资金.0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万元、春耕抗旱用油补贴9万元、冬耕机耕补助6万元、冷水米机耕补助10.8万元。完成沙糖桔高位换种约亩,累计补贴金额万元。发放“农业担保贷款”5笔共万元。
围绕三产融合,加快构建产业体系
全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计划,依托“三区两园”,加快打造西林县特色鲜明、辐射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依托西林县全域旅游发展,构建“”(即指一心一带五组团)休闲农业发展空间格局。引导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拓展休闲功能,逐步建成节点特色明显、品牌形象突出、产业基础完善的西林休闲农业产业带。促进“农业+旅游+城镇化”融合发展。现该县已建设有3个乡村旅游区:西林县宫保风情岛、京桂古道生态旅游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新丰乡村旅游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西林县宫保风情岛、九龙山茶园。
做大做强农业全产业链。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柑桔、茶叶、油茶、中药材、木材、生猪、肉牛、渔业八大全产业链。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以种养为基础、以加工为纽带、以商贸物流为支撑的产业形态,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初级加工基地余个,深加工基地5个,茶叶加工厂个。
围绕联农带农,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联农带农促农增收。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队伍,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调发展。引导农业企业采取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经营主体带动群众致富能力。目前,该县培育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43家。
培育高素质农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培养制度,实施农业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分级分类管理。实施精勤农民培育计划,加强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做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强民富。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自主开发、租赁、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和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村强民富。
围绕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西林县加快推进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升级工程,优先在八大产业主产区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三区两园”。持续开展增点扩面提质升级行动,新建和提质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度高、效益突出的农业产业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化和集群化发展水平。目前,该县已建有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个,柑桔标准园45个。
围绕品牌创建,扩大产业品牌效应
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好“十四五”产业项目,积极编制柑桔、油茶、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议书,做好柑桔、茶叶、油茶、中药材、木材、生猪、肉牛、渔业八大集群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挖掘全县资源优势,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动提升建设“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抓好主导产业发展。推动“四个十万亩”特色产业均衡发展。全县现有20.87万亩以沙糖桔为主的柑橘类水果、10.03万亩茶叶、15万亩油茶、11.39万亩以铁皮石斛为主的林下经济。持续推动林业发展,今年以来,共完成营造林4.2万亩,共发放林木采伐蓄积量指标48.7万立方米。加快畜牧业发展,投入万元建设生猪、肉牛、肉羊规范养殖厂。促进渔业发展,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全县渔业养殖面积0.47万亩,陆基循环水养殖区9个,稻+鱼、稻+螺综合种养示范区亩。
创好特色产业品牌。近年来,西林县持续推进“西林沙糖桔”“西林麻鸭”“西林火姜”地标保护产品运用;加大特色产业基地认证,积极创建西林品牌商标及“三品”认证;借力各类线上线下农产品展销平台开展宣传营销,扩大西林品牌效应。目前,西林沙糖桔、西林姜晶、西林麻鸭、西林火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西林县成功申报“西林沙糖桔特色优势区”且荣获“中国沙糖桔之乡”美誉;西林沙糖桔荣获“中国品牌农业神农奖”,成为西林特色产业的金字招牌。(韦素雪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