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音
年,广东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总里程突破公里。年底,广东高速公路总里程正式突破1万公里,蝉联全国第一。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正逐渐缩小省内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广东正在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先导、粤北粤东粤西协同并进的新局。年春天,新周刊记者从广州出发,沿着高速路,踏足粤港澳大湾区的诸多城市,感受欣欣向荣的广东,记录“高速公路”所承载的广东速度、时代意义、湾区奇迹。风起大湾区,花开正当时。
清远天赐的青山绿水,不仅适合养鸡,更适合养人。/图虫创意
城市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压力越来越大,找寻一处放松身心的避世所,享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痛快,是如今城市人最大的心愿。
作为“珠三角的后花园”,清远人依托自家宅院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业态,接纳了一批批从城市“逃”来的“累人”。
早在年,清远就和广州签订了《广州·清远市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促进广州与清远两城市产业融合、城市功能互补、生态系统一体的“广清一体化”建设。
几年来,清远积极调整定位,其下辖的县级市与各个乡村在农业、旅游业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伴随年广清城际(广州花都—清远清城)的开通,广州与清远的距离更近了。
位于清远下辖英德市南部的黎溪镇铁溪村,就是这样一个山清水秀、人地和谐的地方。
城里人最爱的乡情民宿。/新周刊记者摄图
铁溪村距离广连高速不足4公里,离乐广高速、汕湛高速最近的出口也在10公里的范围内,交通十分便利。
新周刊记者此行前往铁溪村,在这里体验都市之外的乡村生活,探寻当地旅游业与农业的发展进程。
“沙糖桔死了,
我就带大家种茶”
在村里的年轻人都想方设法跑去城里时,在外求学、工作的90后小朱却选择“逆行”回到家乡铁溪村。
登录旅行软件搜索铁溪村民宿,一家茶园民宿率先映入眼帘,小朱正是这家民宿的老板。
90后小朱现在已经是地地道道的“茶农”了。/新周刊记者摄图
一方小院,清水煮茗,是想象中乡居生活的样子。本以为小朱是以茶园为主题,增强民宿的吸引力,没想到他最初的目的就是种茶,而非做民宿。
现在,铁溪村有三家初具规模的公司正在发展乡村旅游业,小朱的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都是同村的兄弟在做,我是最早回来的一个。”年大学毕业后,小朱选择到珠三角工作;两年后的年年底,他回到家乡;年,开始种植茶叶。
小朱放弃城市工作回家种地,缘于一个契机。
清远原来是沙糖桔之乡,那时的铁溪村乃至整个黎溪镇,家家户户都有几百上千棵桔子树。
“每年能收2—3万斤果子,一般卖1—2块钱/斤,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2—3块钱/斤。刨去成本,一年能有三四万块钱的收入。”小朱说。
从前种的沙糖桔一直很受欢迎。/图虫创意
不幸的是,年时,村里的沙糖桔突然全部患上了黄龙病。黄龙病是柑橘类的绝症,无法根治。后来的两三年,村里的沙糖桔基本全面失收。
“种了这么多年的沙糖桔一下子没了,村里的经济命脉也就跟着断了。那时我就想,自己回去种点什么吧。”出于对家乡的忧虑,小朱选择回去跟乡亲们一起寻找新的农作物。
小朱想到,英德本就是红茶之乡,“英红九号”更是蜚声国内外的精品红茶,何不种它呢?
小朱说,喝惯了这种茶的人,会一直追下去。
“当时想得很简单,英红九号的行情好,我就带动大家一起去种,一起做当地经济作物的转型。但实际上,我连茶叶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没有种植经验,没有人跟着一起种,没有人收购……在种茶这条路上,小朱摸索了很久。
年春天,小朱刚种出的茶患了病,一片片地倒了下去,刚开始他以为是风吹倒的,后来挖出根部一看,才发现茶苗都死了。
“当时去英德那边问了很多专家,都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后来问了位有经验的老茶农,人家说这种病很好治,去农资店买药水,喷一下就好了。”小朱明白了,种茶得多向有经验的茶农取经,专家也不是什么都懂的。
终于到年,英德一名市领导试饮了小朱种的茶后,当即表示:“你们厂的第一批茶,我全都要了!”
市领导的称赞给了小朱很大的信心:“我们第一期只种了40亩,年后我们扩种了多亩,到现在已经有亩茶园了。”
茶园扩大后,要请工人,小朱带着想干的村民一起学采茶,为当地人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现在,小朱的茶园每天都有几十号工人一起开工。
工人们在采茶。/受访者供图
茶叶做出了品质,小朱的茶园吸引了大批五湖四海的茶友前来喝茶、游玩。
有朋自远方来,总得有住的地方吧?茶园民宿应运而生,成为一处疗愈都市人身体、精神的“世外茶园”。
“城里人愿意来玩,
村里的发展就有希望”
铁溪村三家成规模的公司里,与小朱的农业旅游思想不同,朱经理(注:铁溪村同村人都姓朱,为与小朱区别开,此处称为朱经理)走的是传统景区旅游的路线。
朱经理与小朱的经历有些相似,他也曾在珠三角打工,之后返回家乡做建设。
帮助村里改造房屋。/新周刊记者拍摄
“6年毕业后,我在广州的旅行社上班,几年后回到英德市里的旅行社上班。在外工作将近10年时间,一直都在干旅游这行。”
练就一身本领后,朱经理想到自己的家乡就是搞旅游的好苗子,何不回来开发家乡,带动当地发展呢?
年朱经理回到家乡,开始联合村里兄弟做一些基础性建设。
比如,把村里的一些旧房子改造成民宿。
樁墙屋——泛黄的墙体述说着古老的铁溪故事。/新周刊记者摄图
“城市人为什么喜欢来乡村里度假?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山好、水好、空气好。另一方面是这里的生活方式原始、单纯、朴实,没有城市那么浮躁。”朱经理准确地理解了人们对民宿的喜好,所以他并没有重新建房,而是选择改造村里的民舍。
这样做既完善了旅居的配套设施,又保留了古色古香的特点,还尽可能地展现了周边湖泊与山林的美景。这种“推门见田园”的居舍,分外符合城市人对乡情民宿的想象。
另外,修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不论是从清远市区过来,还是从英德市区过来,都需要近1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游客大部分都是自驾前来。如果路不好走,人们对这里的喜爱势必会大打折扣。
新周刊记者从清远站一路驾驶到朱经理的公司门口,十分顺畅。尤其是村里通车的大路,平坦如新,似乎都是刚建好没多久。
直通村里的马路。/新周刊记者摄图
基础设施完善了,还差一个吸睛点。幸运的是,距离村子不到1公里的地方,就是亚婆田白水寨瀑布。
这条天然大瀑布落差达66米,宽度达23米。瀑布下有清水潭(又名娘娘潭),潭水清澈,被绿树、溪流环抱。瀑布顶端,是亚婆田天然大草原。一片大草原,四面环山,成群结队的山羊、山鸡穿梭其间。
白水寨大瀑布。/新周刊记者摄图
还未开发之前,这里就已经吸引了众多驴友前来观瀑、露营。
“年之前,景区还没开发,在里面走路、爬山都不太方便。”后来,朱经理把白水寨瀑布作为景区开发出来,还在山脚下不远处建了一个酒店度假村,于年正式营业。
朱经理的酒店与白水寨瀑布景区几乎是捆绑在一起的,游客只要入住,就能免去45元/人的景区门票费用,也可免费搭乘往返景区的电瓶车,不想爬山的游客还能在酒店的汤泉里度过惬意时间,十分贴心。
在景区的良性辐射下,村民的经济渠道无形中增多了,开农家乐、卖水果、卖特产……这些买卖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收益,也让许多年轻人愿意留下,陪伴家乡一起发展。
清远不远,
“远方”不远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的这句鸡汤曾击中无数人的心灵。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在鸡毛蒜皮的生活下,诗意是什么样子,远方又是哪里?
把家安在铁溪村的广州人智哥表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来过这里,就一定会爱上。/新周刊记者摄图
新周刊记者第一次见到智哥时,他和乡亲们坐在茶园民宿的大厅里喝茶聊天。
“在这里待惯了,回到城市就浑身不舒服。”正如智哥所说,他虽是广州人,但一有时间就往村里跑,一年下来待在村里的时间比在城市要长。
被太阳晒出的健康肤色、与小朱和其他工作人员谈笑自如、对当地政策了如指掌……在和智哥聊天前,任何人都会以为他是这里的一位茶工。
事实上,智哥往返于广州与铁溪村的“半田园生活”,已经有7年了。
乍一听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铁溪村距离广州市区只有公里,距离广州白云机场不过80公里,位于珠三角2.5小时生活圈内,交通成本不高,自然十分方便。
要知道,就算在广州市内,1小时以上的车程是“家常便饭”。/新周刊记者摄图
智哥与小朱是旧识,小朱回乡创业,智哥经常来给他帮忙。
时间长了,他智哥也被这里天然的景色与淳朴的民情所吸引,加上小朱的茶园民宿搞得红红火火,智哥经常带着家人一起来住。这次,他就是带着刚放暑假的小女儿一起来的。
慢慢地,他发现度假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对田园生活的一腔热爱了。
“等两个女儿都大学毕业了,我就来这里养老!”智哥一直有这个打算,现在他的梦想提前成真了。
城里的年轻人,正在认真地思考养老问题。
国家“十四五”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专栏中提到,支持广州、清远等地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强改革授权和政策集成。
这意味着,试验区内能够开展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等制度。
广清接合片区是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的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其中英德市连樟样板区中就包含了黎溪镇铁溪村。
一壶香气四溢的红茶,几位谈天说地的知心好友,远离城市喧嚣的美景——智哥即将到来的养老生活,想想就让人羡慕。
这样的生活,未来可期。/电影截图《菊次郎的夏天》
过去,城市的大门向农村人开放。现在,农村为城市人留下一处栖息地。
城乡融合,从社会发展战略来看,就是促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
参考文章:
[1]太美了!爱上乡村旅游从清远开始
清远发布
[2]连山欧家村的改变:“打工村”迎来返乡潮守着青山绿水也能发家致富
清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