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向东看向东赶

北京治青春痘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814.html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肇庆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会议期间,张爱军分别到四会代表团、怀集代表团,与参会代表一起审议报告,面对面为县市区发展“问计把脉”。

“要牢牢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向东看向东赶。”“要聚焦强优势补短板,做到‘六增六补’。”审议报告过程中,张爱军围绕四会和怀集如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作了重点讲话,并为代表们留下不少耐人寻味的发展“思考题”。

●南方日报记者杨慧荣

关键词

向东看,向东赶

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肇庆要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向东看、向东赶”,成为肇庆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坐标选择。

“向东看、往东赶”,首先要解决看什么、赶什么的问题。跟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肇庆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改革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潜力,补齐短板就会带来提升。

在参加四会代表团讨论时,张爱军表示,作为肇庆东部的桥头堡,四会决不能满足于当前的发展节奏、速度和质量,要“向东看、向东赶”,以三水等先进地区为标杆,拿出更足干劲奋起直追。

城市建设当先进。张爱军指出,四会要向广佛等珠三角核心区看齐,抢抓发展机遇,着眼于现代新都市的高标准、着眼于战略前瞻的考量,做好县城乃至城市的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高新区——四会组团发展。

目前,肇庆高新区的工业建设热火朝天,但能够用于城市配套的土地空间有限,四会则有着相对完善的城市功能,可以为产业人才提供安居之所。因此,要加快推进高新区——四会组团发展,健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力促高新区产业和四会城市功能优势互补、跨区融合。

改革开放要先行。张爱军指出,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纵观珠三角经济发达区,无不是以改革作为重要推动力,佛山的“村改”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就是典型的例证。对四会而言,同样需要在改革上、开放上、创新上有更系统的思路和更前瞻的布局。

“改革有很多文章可以做,首先要先从最现实的问题着眼,要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衔接。构建高新区——四会联动发展机制、加快强镇放权体制机制改革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入研究的改革课题。”张爱军说。

此外,张爱军还表示,四会要进一步探索创建粤港澳深度合作肇庆示范区,深化跟港澳地区在资本、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要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肇庆四会保税物流中心(B型),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

四会毗邻广佛,既是肇庆东融大湾区的前沿阵地,也是肇庆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中坚力量——西江先进制造游廊的主阵地。

近五年来,四会工业经济持续壮大,新引进项目个,总投资.56亿元,今年新引进超1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占全市的一半,固定投资增速位居全市前列。金田铜业、飞南资源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和持续发展,金属加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快发展。

在四会代表团,张爱军强调,四会要聚焦产业做先锋,当好肇庆工业振兴的先锋官和排头兵。在具体的发展路径上,张爱军指出,四会要抢抓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培育,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既要围绕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继续加快精准招商,大力引进新的高端增量,又要支持已有企业和传统产业增资扩产,实现‘两条腿’走路。”

作为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五大起步区之一,四会大沙有望成为新一轮产业机遇下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受惠者。从大沙出发,跨过马房大桥即可到达佛山,10分钟可到肇庆东站,25分钟可以到正在建设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四会正在举全市之力支持大沙的发展,今年获得用地指标中一半以上分配给大沙,全面启动8大项目超过亩用地征拆,大沙实现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转变。

可以看出,争做产业先锋,四会有基础、有优势更有空间。目前,四会正积极推进主导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肇庆(四会)电子信息产业园、四会市精细化工产业园、富溪工业园、大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等园区开发,推进铜产业科技园等特色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力争五年内新增园区开发面积1万亩。

推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

在产业振兴取得成效的同时,四会乡村振兴工作也亮点颇多,沙糖桔、兰花、高值水产等富民兴村产业蓬勃发展。

会议现场,四会沙糖桔产业的复兴引发了代表团热议。近年来在四会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的带动下,四会建成亩无病毒育苗基地,从源头上防控黄龙病,实现绿色种植;沙糖桔加工贸易流通区、初加工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集农业、度假、养生、观光、餐饮、游乐于一体的四会桔子小镇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截至年底,园区内沙糖桔种植面积达7.1万亩,同比增长72.7%,产业综合产值近13亿元。

聆听四会代表团的介绍后,张爱军表示肯定,“乡村振兴要做优做强农业产业,需要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

农业没规模不成方圆,小体量做不了大文章,这个道理在农业大县怀集也同样适用。随着怀集县蔬菜产业园获批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当地蔬菜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年,怀集蔬菜种植面积20.96万亩,带动50多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蔬菜订单生产,蔬菜年购销总量多吨。

“对农产品而言,谁有规模市场就会跟谁走,找准了特色农业产业就要持续做大做强。”张爱军参加怀集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说。与此相呼应,本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出,全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上规模、强园区、树品牌、建链条、抓集群、拓市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既要抓统筹,又要抓协调

本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旅游振兴、社会事业振兴,推动肇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下团讲话时,张爱军表示,“四个振兴”折射出协调发展的理念。

在四会代表团,张爱军表示,重点发展产业的同时,四会市委要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既要抓重点又要抓统筹,勇于担当、勇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旅游振兴方面,四会要加快推进四会古邑碧道画廊乡村示范带建设,大力推动玉器销售、旅游融合发展,抓好乡村农旅融合。

社会事业方面,四会要把70%—80%财政支出投向民生,医院医院,围绕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建设更多学校,方便广大群众在四会就医就学。同时,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规模效应,在专业设施上紧贴本地产业需求,留住更多人才在本地发展就业。

在西南片区的怀集县,农业、生态优势较为明显,但工业经济较为薄弱。张爱军在参加怀集代表团审查时,因地制宜,针对地方特色给出发展意见。

张爱军强调,怀集要把自己放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发展大局中去审视,借鉴梅州的发展思路,聚焦强优势补短板,做到“六增六补”。要打开山门、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向东看、向东赶”,努力增创县域经济新优势,增创农业农村新优势,增创旅游振兴新优势,增创文化建设新优势,增创平安怀集新优势,增创党建工作新优势,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发展县域经济。

与此同时,张爱军指出怀集要抢抓机遇、加大力度,以构建全域新型城镇化体系为契机,加快补齐交通设施短板,补齐工业经济短板,补齐龙头项目短板,补齐园区建设短板,补齐改革创新短板,补齐社会事业短板,奋力开创怀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气象。

讲话提要

四会

牢牢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向东看、向东赶”

拉高标杆比先进

聚焦产业作先锋

城市建设当先进

改革开放要先行

统筹发展抓协调

怀集

聚焦强优势补短板做到“六增六补”

增创县域经济新优势

增创农业农村新优势

增创旅游振兴新优势

增创文化建设新优势

增创平安怀集新优势

增创党建工作新优势

补齐交通设施短板

补齐工业经济短板

补齐龙头项目短板

补齐园区建设短板

补齐改革创新短板

补齐社会事业短板

党代会这些“金句”提气又暖心

●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肇庆新篇章。

●坚定不移“向东看、向东赶”,融珠入湾,实施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旅游振兴、社会事业振兴,推动肇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产业是肇庆高质量发展之根,要坚持产业强市、项目为王、园区为母、企业第一,着力引项目、强龙头、补链条、搭平台、聚集群。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做大城市能级、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质,加快建设高品质城镇体系。

●留住城市“老印记”,塑造城市“高颜值”;打造青年“强磁场”,焕发城市“年轻态”。

●通过集中整治、连片提升、滚动验收,建设更多集中连片美丽乡村。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确保“肇庆服务,天天进步”。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造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岭南特色的文旅名城,迸发肇庆活力。

●在西江、北江、贺江、绥江等沿岸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让“官不避事、事不避难”“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肇庆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和鲜明标识。

●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巨,做则必成。接过推动肇庆发展的接力棒、踏上新的赶考之路,起而行之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