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凌聪通讯员黄燕群
“我买万公斤!”12月20日,在西林县第九届沙糖桔产业、茶叶产业文化展示活动周开幕式上,一名来自北京的客商举牌订购西林沙糖桔。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认购西林沙糖桔超万公斤,占该县年产量的1/6。
广西柑橘产业发展迅猛,今年柑橘种植面积万亩,产量超过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3。西林是“中国沙糖桔之乡”,全县沙糖桔种植面积达19.3万亩,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保持产品热销,西林沙糖桔产业如何破局?竞争力又从何而来?近日,记者深入西林进行探访。
1科学种植提高产量
“去年本应是丰产期,但我种的多亩的果树,产量不到3万公斤。”谈起自家的果园,果农潘卫红说,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是种好沙糖桔的两个关键环节,特别是要学会应对雨雪冰冻天气,否则果实的产量、外观、口感都会受到影响。今年冬季,潘卫红在吸取教训后,种植5年的沙糖桔终于迎来第一个丰产期,产量15万公斤,预计产值50万元,明年有望收回投资成本。
这并不是个例。年,西林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从广东引进沙糖桔,通过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免费发放果苗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水果产业。该县实施的系列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果农的积极性,经过17年的发展,该县沙糖桔种植面积19.3万亩,实现“人均拥有一亩沙糖桔”的目标。
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一些果农采取高密度种植的方式,原本每亩果树留50株至60株为宜,但是有些果农每亩种植上百株。“密集种植刚开始能取得不错的效益,但是缺点也很多。”拥有17年种植经验的西林果农王兰英说,这些果园种植到第4年,会出现果园管理不便、透风透光差、果实品质不佳、易感染病虫害等问题,产量和效益很可能逐年下降。
针对果园管理粗放、缺乏病虫害防治、化肥使用不合理等问题,该县打造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基地,以购买技术服务的形式,聘请专家、技术员到田间地头对果农进行培训,采取“重间伐、降群体、巧改型、减枝量”的整形改造技术,并配套运用健体栽培、疏删密弱枝群、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技术。
经过低产改造的果园,全县实现优果率85%以上,效益增加30%以上,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前,该县沙糖桔产业覆盖16万人,产量超26万吨,年产值16亿元,累计带动多户贫困户1.9万人脱贫致富。
2精细管理优化品质
沙糖桔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缺乏规范管理、苗木流通秩序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逐渐显露。为了适度控制种植规模,实现生产精细化管理,该县从年起,全面取消苗木补贴和相关补助,拉高产业进入门槛,淘汰部分盲目跟风种植者,以“减量增质”促使沙糖桔产业提质增效。
在规范生产管理标准方面,该县通过统筹整合涉农资源,建设沙糖桔产业示范区、标准园以及脱贫奔康产业园,统一制定规范管理技术,采取统一规划、采购、管护等措施,推广先进农业新模式、新技术,淘汰老树劣种,推动沙糖桔产业从量向质、从分散向集中转变。
目前,该县创建了驮娘江沙糖桔产业(核心)示范区,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为亩、拓展区面积1万亩、辐射区面积10万亩。示范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连片建设沙糖桔生产基地,实施测土配方、嫁接无病苗、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新技术,全面推广绿色生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沙糖桔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全县果农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精细化生产管理,同时也培育了一批本土科技人才。”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廖忠新说,打造产业集中区,有利于帮助果农把控苗木质量,从源头上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
3打造品牌拓展市场
在西林县古障镇央革村果园外,一辆辆大货车满载沙糖桔,前往北京、深圳、成都、沈阳、乌鲁木齐等地。“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收购散户的沙糖桔,采用现代化设备对果实进行采收、清洗、分选、包装,不仅节约人力成本,还打造了品牌产品。”廖忠新说。
为推动沙糖桔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该县培育、扶持多个集基地种植、仓储冷藏、分选包装、销售运输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帮助果农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空间。依托龙头企业,该县与各地果商长期开展合作,实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该县推广“猪+沼+果+灯”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柑橘园,狠抓无公害、绿色、有机沙糖桔生产管理,坚持走优质、精品的路子,扩大市场占有率。年,西林沙糖桔获得中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年,西林县被命名为“中国沙糖桔之乡”;年,西林沙糖桔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在规避市场风险方面,该县组织相关部门严格市场准入关,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推介活动、引导果农适价出售、延伸农业产业链等方式,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截至12月23日,该县已经销售沙糖桔1.04亿公斤。